生物技术


论著

  • 莲藕耐盐基因CDPK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臧姝;尹静静;程立宝;李良俊;常爱玲;史旻;

    目的:克隆莲藕CDPK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已有的ESTs序列,设计3’端RACE引物,运用RACE技术克隆莲藕CDPK基因cDNA全长。结果:克隆得到一条含有poly(A)尾,长度为2 039bp的全长cDNA序列,包括374bp的3’非编码区和1 66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作物CDPKs的同源性为80%、80%、78%和71%。其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葡萄CDPK、大豆CDPK、蓖麻CDPK及曼陀罗CDPK1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4%、82%、83%和81%,因此把研究得到的基因命名为LrCDPK。结论:CDPK基因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莲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2013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 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脱水胁迫响应基因Rd2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霞;常丹;彭丹;张富春;

    目的:选择合适的标记基因用于检测胁迫处理盐穗木的有效性。方法:根据NCBI同源序列比对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从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中克隆获得盐穗木脱水胁迫响应基因Rd22(HcRd22)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逆境胁迫下的表达规律。结果:最终扩增获得301bp盐穗木HcRd22核酸序列,NCBI和clustalwz序列比对分析表明HcRd22具有BURP结构域。400 mmol/L盐胁迫和50μmol/L ABA处理分别使HcRd22的基因表达量在处理12h上调2.5倍和3倍。结论:所克隆的HcRd22基因属于盐胁迫和ABA处理的响应基因,可作为今后研究盐穗木胁迫处理的标准基因。

    2013年06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Slug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活性检测

    耿海燕;张美红;寇爽;任珉;郑可欣;唐爽;马世良;

    目的:Slug是乳腺癌中与浸润和EMT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其在人乳腺癌中的转录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基因组中扩增Slug启动子,并用该启动子替换青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ECFP-N1中的CMV启动子,获得由Slug启动子驱动的青色荧光报告载体pECFP-N1/Slug Promoter。以该载体瞬时转染MDA-MB-231细胞,共聚焦显微观察荧光蛋白表达效果。结果:Slug启动子驱动的荧光蛋白在MDA-MB-231细胞系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特异性表达的Slug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ECFP-N1/Slug Promoter。

    2013年06期 v.23;No.13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基因omp19序列克隆与原核表达

    杜志强;林涛;王建英;

    目的:研究猪型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基因omp19的序列性质,同时,进行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方法:以猪型布鲁氏菌基因组作为模板进行基因序列的扩增,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结果:猪型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基因omp19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534 bp,演绎177个氨基酸。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为17.6 kD,而且实际大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成功表达了Omp19分子,为进一步研究Omp19分子的免疫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辣椒CaArcA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罗火林;熊冬金;罗丽萍;杨柏云;

    目的:获得辣椒(Capsicum annuum)G蛋白β亚基基因(CaArcA)序列。方法:以拟南芥同源序列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CaArcA基因的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从理化性质、分子进化、高级结构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该基因cDNA全长1 173 bp,其开放阅读框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1 kDa;具有23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定位在细胞膜外。通过同源比对发现,CaArcA蛋白与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同源蛋白相似性在80%以上。结论: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一个辣椒G蛋白β亚基基因的cDNA序列。

    2013年06期 v.23;No.13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乙酰胆碱受体亚型α3β2的表达研究

    朱晓鹏;于津鹏;张银龙;罗素兰;长孙东亭;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是一类重要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肌肉、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这类受体与学习、感觉、神经紊乱和一些脑部疾病相关。研究nAChRs结构与功能对于治疗相关疾病十分重要。目的:建立nAChRs亚型α3β2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的表达模型。方法:通过体外转录获得α3和β2亚基基因的cRNA,二者等量混合后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通过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利用乙酰胆碱(ACh)刺激,检测所表达的受体是否具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结果:α3β2 nAChRs亚型成功在爪蟾卵母细胞表达,表达率80%,并具有很好的ACh配体门控敏感性。结论:研究结果为针对α3β2 nAChRs亚型的分子探针和新药筛选提供了模型和基础。

    2013年06期 v.23;No.13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nisRK和nisIRK超表达对nisin合成的影响

    汪蕊;杜超;左芳雷;李平兰;陈尚武;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MG76e-nisRK、pMG76e-nisI-RK以及含有nisI、nisR、nisK基因的载体pmsp3535H4,合成重组菌,分析nisin合成基因簇中的nisRK和nisI-RK超表达对nisin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将nisRK、nisI-RK基因克隆与表达载体pMG76e酶切后连接转化,并通过Bio-Rad Gene Pulsor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载体以及pmsp3535H4转入Lactococcus Lactis N401菌株中,分别得到3株质粒转化转基因菌株N401A、N401B和N401C。对比工程菌和原始产生菌的生长状态及Nisin Z产量。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菌株,与起始菌株N401相比,N401A、N401B、N401C的生长速度、生物量以及发酵液的pH值没有显著差异,而转基因菌株的Nisin Z产量提高了45%左右。其中N401C的Nisin Z产量提高程度略低于另两株工程菌。结论:nisRK与nisIRK超表达对Nisin生物合成能到的明显提高具有同等作用。

    2013年06期 v.23;No.13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hIGF-1

    叶诚沛;刘梦珊;徐单单;任哲;陈海佳;舒辉萍;王一飞;

    目的:构建hIGF-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293F细胞表达hIGF-1蛋白。方法:合成已知hIGF-1碱基序列,构建pMD18T-hIGF-1基因工程载体,PCR扩增得到hIGF-1基因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GF-1。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经菌液PCR法、双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并送样测序确保阳性克隆的hIGF-1碱基序列正确。通过脂质体法将基因工程载体pcDNA3.1-hIGF-1转染293F细胞,Western-blot检测hIGF-1蛋白的表达。然后再对hIGF-1的核酸序列和蛋白功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250bp处出现亮色条带,PCR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双酶切鉴定显示在5 400bp附近获得亮色条带,说明得到pcDNA3.1-hIGF-1基因工程载体,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成功表达hIGF-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GF-1,并表达hIGF-1蛋白。

    2013年06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抗菌肽DCD-1L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王炯蓉;李志忠;王芳;袁红霞;田彩平;廖世奇;马瑾;马宁;黄小娟;杨楠;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抗菌肽DCD-1L并鉴定其抑菌活性。方法:根据DCD-1L氨基酸序列以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出DCD-1L的基因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完整的DCD-1L编码序列,接着用酶切,连接,转化等方法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CD-1L,并将其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转化E.coli transetta菌株,经终浓度0.5mmol/L 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表达状况,并用抑菌圈实验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SDS-PAGE检测DCD-1L在28KDa处有目的条带,抑菌圈实验结果显示DCD-1L对地衣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CD-1L并在E.coli transetta菌株中成功表达,获得了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DCD-1L。

    2013年06期 v.23;No.139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唐松草小檗碱桥酶的序列分析与结构建模研究

    刘祖碧;朱乾坤;李娟娟;宋涛;周嘉裕;王万军;廖海;

    目的:分析唐松草小檗碱桥酶(TfBBE)序列特征、结构和活性位点。方法: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获取TfBBE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分子建模和对接研究TfBBE的结构和活性位点。结果:TfBBE序列全长535个氨基酸;是偏酸性、亲水性的稳定蛋白;N末端含有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有两个功能域,分别为FAD结合域和番荔枝碱结合域。三维结构包括27个α螺旋、19个β折叠,其余为无规则卷曲。TfBBE通过FAD结合域的14个氨基酸、番荔枝碱结合域的8个氨基酸分别与FAD、番荔枝碱直接作用,从而催化番荔枝碱环化形成金黄紫堇碱。结论:获得了TfBBE的序列特征、结构和活性位点,对研究酶的催化活性以及基因改造增加小檗碱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6期 v.23;No.13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技术与方法

  • 黑木耳菌株ITS序列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

    赵春艳;桂明英;桑兰;熊勇;邰丽梅;

    目的:黑木耳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分析和了解黑木耳遗传结构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对黑木耳7个菌株rDNA ITS区序列(含5.8S r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NA二级预测和分析。结果:ITS区序列长度约为650bp,去除两端测序质量不好的区域后长度为571bp,GC含量为49.46~50.70%,整个ITS区共有5个变异位点,其中有3个简约信息位点。N-J系统进化树中8个黑木耳聚为一支,木耳属另外4个种聚在另一支,ITS序列分支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种间5.8S rDNA区RNA二级结构基本一致,表现出属的特异性,ITS1、ITS 2区结构表现种间差异。结论:rDNA ITS区序列一、二级结构相结合可为黑木耳分类鉴定提供有用的分子结构信息。

    2013年06期 v.23;No.139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优化重叠延伸PCR条件构建BTRCP-CypA融合基因

    孟祥平;杨建英;乔晓岚;梁玲霞;席守民;

    目的:通过对重叠延伸PCR技术的改进,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构建融合基因的方法。方法:优化SOE-PCR体系的模板浓度、中间引物互补长度、起始模板的纯度及循环数等条件。结果:中间引物的互补序列长度一般应在大约25bp时扩增效果最好;降低第一轮PCR循环数至5个后作为模板进行SOE-PCR。成功构建了BTRCP-CypA融合基因,获得了特异性强和保真度高的连接产物。结论:改进后的SOE-PCR提高了特异性,为广泛进行基因特别是高GC含量或复杂模板基因片段的连接操作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v.23;No.13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紫丁香蘑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与建立

    李萌伟;李芳菲;樊志宏;于晓丹;吕淑霞;马镝;

    目的:为了获得紫丁香蘑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L16(45),对PCR反应的5个重要因素,Taq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以及引物的浓度在4个水平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最佳的反应体系(25μL),包括1.5U TaqDNA聚合酶、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0.15μmol/L引物、160 ng模板DNA,最佳反应循环数为37。通过极差分析,对紫丁香蘑ISSR-PCR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Taq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Mg2+、引物。使用该优化体系从23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使不同地区的紫丁香蘑具有多态性。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紫丁香蘑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3年06期 v.23;No.13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布鲁氏菌M5-90 bp26表位缺失株的构建及对肝脏的影响研究

    程婷婷;任晓丽;陈创夫;王远志;石峰;李臻;张科;张俊波;

    目的:构建羊种布鲁氏菌表位缺失株M5-90 bp26,以小鼠的肝脏为模型进行毒力评价。方法:利用SacB负筛选标记的方法构建两株M5-90 bp26表位缺失株并进行生物学性状和Western Blot验证;用3.0×106CFU/0.2mL M5-90疫苗株及缺失株分别免疫BALB/c小鼠,在10d、20d、30d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经测序和Western Blot分析成功获得M5-90Δbp261、M5-90Δbp262两株突变株;常规生物学鉴定未发生生物学性状的改变;HE染色表明bp26缺失株毒力均低于疫苗株M5-90。结论:结合CFU计数及脾脏指数首次证实肝脏可作为毒力判定的标准;构建的布鲁氏菌基因突变株M5-90Δbp262具有毒力弱,并具有血清学鉴别诊断的"标签"作用,可作为未来鉴别诊断新型布鲁氏菌疫苗的候选株。

    2013年06期 v.23;No.13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野生型和突变型APP695稳定转染CHO分泌Aβ40和Aβ42的比较

    黄巍;周丽荣;李小鸥;孙红霞;周婷;黄晓刚;刘桥;

    目的:建立野生型和瑞典突变型淀粉样蛋白前体695(APP695)稳定转染CHO细胞株,比较两者分泌Aβ40和Aβ42的能力,为筛选β分泌酶抑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人淀粉样蛋白前体751(APP751)基因序列为模板,通过突变分别获得野生型APP695wt和瑞典突变型APP695sw序列,再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CHO细胞并经G418筛选出稳转细胞株,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Aβ40和Aβ42的含量,然后检测APPβ位点抗体对Aβ分泌的影响。结果:获得了APP695wt和APP695sw序列,构建载体并稳定转染的CHO细胞株,可检测到两种目的蛋白均有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8kDa。ELISA法只能检测到APP695sw稳转细胞有高水平Aβ40和Aβ42产生,Aβ40的分泌量约是Aβ42的24.57倍,可达约14000pg/ml。APPβ位点抗体可降低Aβ分泌量,但不影响Aβ40/Aβ42的比值。结论:成功获得APP695wt和APP695sw稳定转染细胞株,其中后者高分泌Aβ40和A42,适用于β分泌酶抑制剂的筛选。

    2013年06期 v.23;No.139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分析及定位

    宁雪飞;王贤磊;高兴旺;卢浩;李冠;

    目的:研究4种甜瓜白粉病抗性品种对白粉病Podosphaera xanthii race 1的遗传规律,对相应抗性基因进行定位。方法:采用χ2测验法,分析不同分离群体抗、感病植株的分离比,研究其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法并结合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甜瓜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①抗性亲本PMR45和Km7符合单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χ2=0.133,P=0.72;χ2=2.07,P=0.15)。抗性亲本Edisto47和红心脆(HXC)均不符合单基因遗传规律,其中Edisto47构建的群体符合双基因的遗传规律(χ2=0.122,P=0.73)。②抗性亲本PMR45和Km7的抗性基因定位于LGII。抗性亲本HXC含有两个抗性基因位点,位于LGⅤ和LGⅫ上。结论:研究了4种白粉病抗性品种所含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定位情况,为甜瓜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2013年06期 v.23;No.13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 喜温嗜酸硫杆菌SM-1重金属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尤晓颜;马丽苹;姜成英;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揭示冶金微生物喜温嗜酸硫杆菌SM-1的重金属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454 GSFLX测序平台对SM-1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NCBI非冗余蛋白数据库、Uniport蛋白数据库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参与重金属抗性的基因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基因组中34个基因编码重金属抗性相关蛋白,其中29个基因参与砷酸盐、汞、镉、锌、钴等重金属抗性机制;38个基因参与维持细胞内适宜的蛋白质折叠环境,这将有助于SM-1适应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冶金环境。结论:基因组学手段为全面揭示喜温嗜酸硫杆菌的重金属抗性分子机制提供了帮助,也为进一步通过遗传改造提升其重金属抗性、进而提高冶金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2013年06期 v.23;No.1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携带eGFP基因慢病毒颗粒的制备及鉴定

    陈瑜;杨耀云;鲁帅尧;王晓囡;和占龙;乞素冬;李鸿钧;

    目的:通过eGFP基因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感染,明确重组慢病毒对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转导能力。方法:把慢病毒质粒Lv105-eGFP转染到293 Ta细胞中并包装为慢病毒颗粒,经电镜检测病毒颗粒和实时定量PCR(qPCR)测定病毒滴度,之后感染H129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eGFP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效率。结果:eGFP在包装细胞中转染和表达效率在48h时达90%以上,到72h时细胞病变效应(CPE)逐渐显著;电镜检测可看到典型的慢病毒颗粒形态特征;病毒原液的滴度是4.4×107VG/mL、浓缩液的是2.68×1010VG/mL;1μL病毒原液感染H1299细胞时,eGFP表达水平可达10%、增加到100μL感染时表达水平达到99%以上,证明eGFP基因得到有效转导并可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论:成功包装了eGFP慢病毒颗粒并可在靶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

    2013年06期 v.23;No.13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 一株植物内生无孢“类丝核菌”的鉴定方法

    袁志林;王佳莹;章初龙;陈益存;陈连庆;

    从新疆荒漠生长的一种白刺属植物茎韧皮部组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菌株编号:BCS-1)。该菌株不形成有性或无性繁殖结构,显微形态和培养性状与类丝核菌(Rhizoctonia-like fungi)十分相似,呈现形态各异的"念珠状"膨大细胞;基于ITS序列的BLAST搜索并没找到相似性高(≤90%)的匹配记录,然而LSU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子囊菌盘菌目火丝菌科。查阅文献可知该菌株的培养性状与Tricharina属的一个无性型Ascorhizoctonia最为接近。以2份标准菌株(T.striispora和T.ochroleuca)为材料,利用LSU、ITS和RPB2为分子标记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BCS-1菌株与Tricharina物种在同一进化分支(100%自展支持率),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T.praecox(中国新记录种)。该研究提出了特殊无孢内生真菌鉴定的策略,对快速鉴定疑难标本和认识菌物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6期 v.23;No.139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开发与应用

  • 重组骆驼蓬脂转移蛋白对B16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赵晶;吕慧;段晓梅;吴婷;李轶杰;孙素荣;

    目的:研究重组骆驼蓬脂转移蛋白(Peganum harmala lipid transfer protein,rPhLTP)对鼠黑色素瘤(B16)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取B16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随机分为5组。测量各组瘤体积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脾脏、肝脏等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高、中、低剂量处理组肿瘤相对体积(V/Vo)分别为3.21±0.12、3.57±0.07和3.92±0.42,抑瘤率分别为71.7%、58.1%和29.5%。显微镜下可见rPhLTP实验组肿瘤组织的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点、片状坏死。而肝、肺等无明显病理损伤。高剂量组中VEGF阳性表达指数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rPhLTP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结论:rPhLTP能有效地抑制小鼠B16细胞实体瘤的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的生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2013年06期 v.23;No.13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Barnase中氢键与热稳定性关系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陈志国;傅毅;须文波;

    目的:研究Barnase中分子内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氢键在热压力下如何发生变化,以及其对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AMD软件对Barnase进行高温分子动力学模拟,VMD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蛋白质内部氢键的数量减少约50%左右,占有时间也明显缩短;400K温度下,占有时间减少有15%~98%,多数减少约50%左右。蛋白质的稳定性与氢键的数量、氢键的占有率、形成氢键的氨基酸空间位置以及形成的氢键的空间位置都相关。结论:氢键的稳定存在对于蛋白质Barnase抵抗高温有着重要作用。

    2013年06期 v.23;No.13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抑菌性明串珠菌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崔虎山;李冬梅;李艳茹;李玲;韩南洙;金清;

    目的: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出抑菌性明串珠菌,应用于食品发酵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根据菌落特性分离出乳酸菌,在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筛选对指示菌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后,再对抑菌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生长曲线等发酵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出363个乳酸菌菌株后,从中筛选出对指示菌有抑菌作用的4个菌株,分别鉴定为柠檬明串珠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特性研究表明上述4个菌株热稳定性较高,在121℃条件下处理20 min后仍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且在pH 3.0~10.0之间仍保持抑菌活性。结论:分离出的2个抑菌性明串珠菌菌株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高,将其开发成食品发酵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年06期 v.23;No.13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中药废水中丁酸梭菌CD-8的分离鉴定及产酸条件

    习彦花;张丽萍;崔冠慧;刘慧杰;李书生;程辉彩;

    目的:筛选高效厌氧水解产酸菌,并对其产酸特性进行研究,以提高中药废水厌氧消化水解效率。方法:采用亨盖特厌氧操作技术从中药废水中分离厌氧高效产酸细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同时对其产酸条件进行研究。结果:经鉴定CD-8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37℃、初始pH 8.0培养具有最大生长及乙酸产量1 148.35 mg/L,不耐盐,培养基中加入8 mmol/L K+能明显促进菌株CD-8的发酵产酸,乙酸产量提高17.69%;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淀粉、甘油等发酵产乙酸,最高达到1 456.48 mg/L。结论:菌株CD-8生长迅速,底物利用范围广,产酸高效稳定。在提高中药废水厌氧消化水解效率、中药渣沼气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3年06期 v.23;No.13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利用落叶松残渣制备微晶纤维素

    张晓臣;李鹏;谢洋;杨帆;任滨侨;邢岩;张宏伟;杨志兴;

    目的:利用提取二氢槲皮素(DHQ)后的落叶树木材残渣制备微晶纤维素。方法:从提取二氢槲皮素后废弃的木屑中制备出总纤维素,之后以总纤维素为原料,硫酸作催化剂,使用过氧化氢、乙酸水解纤维素,制备出微晶纤维素。结果:总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的提取率分别达到81.45%、52.67%,微晶纤维素纯度达到99%以上。结论:所制备的微晶纤维素完全符合国家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标准。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环境友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2013年06期 v.23;No.139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