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论著

  • 藏系绵羊ZFX/ZFY基因片段进化分析

    熊勇;徐亚欧;

    目的:获得X染色体、Y染色体在进化上是独立进行的依据。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藏系绵羊ZFX/ZFY基因片段并测序,对ZFX/ZFY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扩增的ZFX/ZFY基因片段长度为447bp,该对基因比对结果是总的同源相似率为80.76%,ZFX基因的同源性在96.4~99.3%之间,而ZFY基因的同源性在95.3~98.4%之间;在相应148个氨基酸中,ZFX基因的氨基酸差异为2个,而ZFY基因的氨基酸差异为12个。结论:在进化过程中ZFY基因比ZFX基因更活跃,而ZFX基因较为保守,为研究X染色体、Y染色体在进化上的差异提供参考。

    2010年06期 v.20;No.12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6K]
  • 细梢小卷蛾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朱家颖;杨松;李勤文;李永和;马明友;贾璐;

    目的:构建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 leptotubula微卫星富集文库。方法:提取细梢小卷蛾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RsaⅠ酶切,用(CT)10和(GT)10生物素探针与其杂交,利用磁珠富集含有微卫星的DNA序列,并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后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得到微卫星富集文库。结果:对100个克隆进行随机测序,获得98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具有5次及以上碱基重复次数的微卫星克隆占26%,最高碱基重复次数为33次,非完美型占12%,说明构建的细梢小卷蛾微卫星富集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结论:该文库的建立为后续筛选具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引物研究细梢小卷蛾的种群遗传结构、迁移扩散规律等奠定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银杏CONSTAN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张威威;宁迎晶;陈柳吉;龚付全;许锋;程水源;

    目的:构建银杏CONSTANS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CO基因得到1.2kb左右的片段,用BamHⅠ+HindⅢ酶切纯化,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上,并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然后进行菌落PCR及酶切鉴定。结果: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构建了GbCO正义链和反义链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 1304-GbCOs和pCAMBIA 1304-GbCOa,可用于GbCO基因的转基因功能研究。

    2010年06期 v.20;No.12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黄仕杰;程抒劼;郭心悦;辛燕花;郭丽琼;林俊芳;

    目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是紫杉醇下游合成途径关键酶之一,负责催化紫杉二烯-5α-醇的C13侧链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紫杉二烯-5α、13α-二醇。该研究从南方红豆杉中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南方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序列长度为1 651bp,含有一个1 458bp的开放阅读框,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结论:成功克隆出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为利用合成生物学工程技术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8K]
  • 棘孢木霉木聚糖酶Ⅰ基因和启动子克隆与分析

    庞漫宇;郭丽琼;项凡;林俊芳;

    目的:克隆及分析棘孢木霉木聚糖酶Ⅰ结构基因和上游调控区,以获得内源启动子。方法:根据木霉属木聚糖酶Ⅰ结构基因及上游调控区的保守性,以棘孢木霉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简并PCR扩增。产物纯化并克隆至T载体,经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获得1.2 kb的片段,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长1 265 bp,由753 bp的木聚糖酶Ⅰ结构基因和512 bp的上游调控区组成。结构基因编码230个氨基酸,具有糖基水解酶第11家族的典型保守区域。上游调控区具备核心启动子和转录起始点,有CAAT-Box、TATA-Box等启动子特征元件,分析其还有CreⅠ、XlnR、Ace1、AreA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克隆的512 bp上游调控区是典型的丝状真菌基因启动子,可作为内源启动子用于构建棘孢木霉高效外源基因表达系统。

    2010年06期 v.20;No.12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拟南芥AtNCED2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万小荣;莫爱琼;潘家辉;梁翠瑶;

    目的:克隆拟南芥AtNCED2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并分析其组织器官特异性及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方法:通过PCR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AtNCED2基因5’侧翼2295bp启动子区域序列(AtNCED2p),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AtNCED2p驱动GUS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tNCED2p::GUS,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检测转基因植株中GUS表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果:该启动子序列中存在TATA-box、CAAT-box、根器官特异性元件、ABA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昼夜节律响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GUS活性主要集中在转基因拟南芥根尖及侧根发生部位。外源ABA处理的转基因植株根中GUS活性为174.8nmol4-MU min-1mg-1蛋白,明显高于对照值91.7nmol 4-MU min-1mg-1蛋白。结论:AtNCED2基因可能在根的生长和发育中起作用,且外源ABA处理增强其在根中的表达。

    2010年06期 v.20;No.121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8K]
  • 草鱼LAT2cDNA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

    熊钢;王晓清;刘臻;张建社;王宇;张建国;鲁双庆;

    目的:克隆草鱼LAT2cDNA基因,分析基因生物信息及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草鱼前肠组织克隆LAT2cDNA基因,用生物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基因生物信息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LAT2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草鱼LAT2cDNA基因,基因长1 216bp,编码404个氨基酸;与斑马鱼的同源性高达92.5%,而与哺乳类动物的同源性在75.2%~85.2%之间;对其构建的基因系统进化树与传统形态分类相吻合;预测的12跨膜结构中第1到第6个跨膜区与其它动物类似,其中完成转运功能的主要跨膜部位与其它动物同源性高达92%;并在草鱼前肠、中肠、后肠、肝、肾、心、脑、肌肉和鳃组织均检测到基因的表达。结论:为进一步探讨鱼类氨基酸吸收转运代谢及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机理奠定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 人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卢雪梅;金小宝;朱家勇;沈娟;梅寒芳;马艳;肖明珠;褚夫江;

    目的:克隆人溶菌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人溶菌酶基因,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疏/亲水性、功能结构域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等进行分析。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ET32a,PCR、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获得约400 bp的人溶菌酶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完全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人溶菌酶基因编码1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4.7 kDa,理论等电点为9.28,含有一个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该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12个雀麦种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宋薇;于涛;景文;田爽;田青松;韩冰;

    目的:鉴别12个雀麦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检测12个雀麦种(共22份材料)的基因组中每2个SSR序列间的DNA片度长度多态性。结果:1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09条谱带,95条是多态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61%。POPEGEN软件分析显示:22份雀麦材料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84,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35,基因流(Nm)为0.7928;SLT_NTsys2.1e软件对12个雀麦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可分为11类。对22份雀麦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8个小组;Arlequin3.1软件进行AMOVA分析,种间的分子变异比率为21.74%,种内的分子变异比率为78.26%。结论:雀麦在属的水平和种的水平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12个雀麦种间的基因交流有限,种内变异是雀麦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2010年06期 v.20;No.12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天麻ITS序列分析及变异类型鉴定

    王德信;

    目的:选取天麻3种变型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ITS序列(D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对天麻不同变异类型亲缘关系作出鉴定。方法: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天麻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ITS区进行扩增、克隆,对目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黄天麻和绿天麻首先构成两个姊妹群,它们的遗传距离约为25,乌天麻与它们的遗传距离约为50,而且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都达到了100%的置信度。其中ITS1的209个碱基中仅仅有15个位点的差异,相同碱基数目达到92.8%,这15个变异位点可作为天麻变型间的特异性鉴定。结论:表明ITS区序列分析可作为鉴定天麻不同变异类型的一种新方法。

    2010年06期 v.20;No.12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拟南芥CRKs家族自抑域序列的预测

    陈志远;陈玲;王国栋;邸丽俊;武永军;

    目的:以拟南芥CDPKs激酶家族为摹本,推测类结构激酶家族CRKs的自抑域。方法:以生物信息学工具phylip3.65和clustalx1.83对CDPK家族和CRK家族进行进化树构建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结果显示CDPK亚家族Ⅳ与CRK家族的相似程度很高,且自抑域序列区域非常保守。以此为依据预测了CRK家族各成员的自抑域序列。

    2010年06期 v.20;No.12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relA基因敲除对克雷伯氏菌CPK降解毒死蜱的影响

    王圣惠;闫艳春;

    目的:敲除毒死蜱降解菌Klebsiellasp.CPK菌中的relA基因,研究其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了Klebsiellasp.CPK菌中魔斑合成酶编码基因relA,通过PCR及RT-PCR扩增对其敲除进行了验证,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检测了该突变体对毒死蜱的耐受性和对毒死蜱的降解。结果:获得了一株relA基因敲除菌株△relA。在毒死蜱胁迫下,△relA菌株的耐受能力和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均弱于野生型的CPK菌株。在初始降解的第一天,两者的降解速率相差最大,CPK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50%以上,而△relA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却低于15%。结论:relA基因的产物魔斑参与调控了Klebsiellasp.CPK菌在毒死蜱胁迫下的严谨反应,可能以此增强了该菌株对毒死蜱的耐受性并促进了它对毒死蜱的降解。

    2010年06期 v.20;No.12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蛋白组学研究抗菌肽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

    金小宝;朱家勇;梅寒芳;沈娟;李小波;马艳;褚夫江;卢雪梅;

    目的:采用蛋白组学研究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蛋白的影响,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抗菌肽抗肿瘤机制。方法:在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差异蛋白,银染后进行图像分析,对表达差异2倍以上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和MALDI-TOF-MS检测,获得肽质量指纹谱,应用Mascot搜索引擎在NCBI nr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鉴定。结果:家蝇抗菌肽cecropin能够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抗菌肽处理组双向凝胶电泳共鉴定出1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上调蛋白6个,下调蛋白6个),大部分与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基因转录以及细胞骨架等相关。结论:这为深入研究抗菌肽抗肿瘤机制打下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技术与方法

  • 一种快速筛选有效RNAi片段的方法

    邢雪琨;徐存拴;张富春;马纪;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筛选有效RNAi片段的方法。方法:构建C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的表达载体、干涉载体和检验载体;计算检验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率;Real-time PCR检测干涉载体的干涉效果;计算PH72h和168h转基因大鼠的肝再生率。结果:检验载体及其对照在24h表达GFP的细胞数最多,其中检验载体CCL2-CCL2(255)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最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干涉载体CCL2(255)干涉效果较好;表达载体CCL2-N1能提高转基因大鼠PH168h的肝再生率,达105%,而干涉载体CCL2(255)仅78%,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将靶基因和干涉片段构建到同一个载体上,通过观察、计算GFP的表达量可快速筛选有效RNAi片段,此法高效经济、省时省力。

    2010年06期 v.20;No.12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冻融法快速提取真菌微量培养物基因组DNA

    曾东方;陈玢;何一正;陈升明;罗信昌;

    目的:外生菌根真菌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又名松口蘑,是一种极其珍稀昂贵的野生食用蘑菇资源。为了保护利用松茸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需要研究发展适用松茸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液氮冷冻研磨的细胞破壁方法加以改进,采用液氮冷冻与室温融化交替处理松茸菌丝体与其它供试真菌细胞,进而萃取、浓缩、沉淀DNA。结果:利用本文研究的方法分离纯化出了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的高质量细胞总DNA。结论:该法相对简便、安全,可行、可靠,对供试真菌培养物需求量较少,既适用于担子真菌松茸,也适用于供试的其它真菌类群如酵母菌、丝状霉菌,应用前景广阔。

    2010年06期 v.20;No.12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利用机油提高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的回收率

    齐进焕;陈文泽;刘秋云;

    目的:发展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回收琼脂糖凝胶中DNA的方法。方法:将切的琼脂糖凝胶胶块放入嵌套Eppendorf管中捣碎,加入50μL机油,室温下12 000r/min离心5min,取大Eppendorf管中收集的液体跑胶检验,凝胶上包括代表100bp~2000bp不同大小DNA分子回收率的分子量标准DL2000。结果:DNA回收率可由加机油前的约35%提高为加机油后的45%-90%,回收效率的波动主要取决于DNA片段的大小、切下的含有DNA的胶块的大小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特异性,比许多国产的试剂盒更可靠。

    2010年06期 v.20;No.12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一种带有组氨酸标签的新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齐向辉;孙储鹏;何晨曦;沈琦;刘学;郭齐;陈华友;徐虹;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已有载体pSE380进行改造,获得具有组氨酸标签的新型表达载体。方法:以pSE380载体为出发材料,通过一步反向PCR技术在多克隆位点处添加一个六聚组氨酸纯化标签,并用该载体对xdh外源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纯化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标签已成功插入,xdh基因克隆表达及纯化表明,镍柱亲和层析完全可以将重组的表达蛋白纯化,并达到电泳纯级别,融合标签并没有影响的该重组酶的功能。结论:通过一步反向PCR技术成功地获得了改造pSE380载体,该技术为载体的相关改造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

    2010年06期 v.20;No.12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Cyanovirin-N蓝藻的筛选及其分子鉴定

    郑斯平;陈彬;郑伟文;

    目的:从实验室培养的自生蓝藻中筛选出含有能编码抗病毒蛋白(cyanovirin-N,CV-N)基因的藻株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应用PCR技术和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从80株蓝藻中筛选目标藻株,通过克隆、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经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抗病毒蛋白CV-N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并推测该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的抗病毒潜能。结果:筛选出藻株RZHA4,其所含的CV-N基因与已报道的CV-N基因有97%的相似性。结论:经16S rRNA-PCR和序列分析,该藻株与蓝藻Nostocaceae有99%的相似性,为一在实验室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念珠藻(Nostoc),有可能成为新的CV-N生产藻株。

    2010年06期 v.20;No.12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产脂肪酶嗜碱细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王静云;武秋娟;包永明;李小明;

    目的:筛选产脂肪酶嗜碱细菌,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平板筛选产酶菌株,16S rDNA同源性分析确定微生物菌属,单因素实验优化产酶条件、研究酶学性质。结果:筛选出1株产脂肪酶的嗜碱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命名为Pseudomonas sp.C-36。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甘油2%(V/V),蛋白胨0.7%(W/V),酵母提取物0.5%(W/V),K2HPO40.2%(W/V),MgSO4.7H2O0.05%(W/V),NaCl 0.3%(W/V),Triton X-100 0.01%(W/V),pH9.5,转速180r/min,37℃下培养24h,产酶量为2.782 IU/ml。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9.0,50℃时酶活半衰期为2h。Ca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酶活具有促进作用,而Zn2+对酶活的抑制作用明显。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实验表明,该酶在疏水性有机溶剂中稳定性良好。结论:筛选得到1株嗜碱的脂肪酶产生菌C-36,并鉴定为Pseudomonas。

    2010年06期 v.20;No.12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用于盐碱土壤处理的氧化硫硫杆菌的选育及鉴定

    郭立姝;殷博;曹亚彬;吴皓琼;牛彦波;王立谦;

    目的:基于氧化硫硫杆菌能够氧化硫产生硫酸的特性,在盐碱土壤治理与改良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方法:筛选出氧化硫硫杆菌,其代表菌株TT03是细小杆状细菌,依据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分类,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结果: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2010年06期 v.20;No.12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开发与应用

  • 高密度发酵P.pastoris诱导表达葡聚糖外切酶

    杨穗珊;易国辉;屠发志;张添元;罗进贤;张爱联;

    目的:应用P.pastoris的pAOX1表达系统表达CBHⅡ酶。方法:PCR法扩增木霉的cbhⅡ基因。将其克隆进P.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电转法将其cbhⅡ基因重组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的克隆为工程菌。重组CBHⅡ酶的生产是在50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24h补加甘油-PTM4增殖细胞,然后用甲醇诱导表达64h。结果:放罐时生物量为A600=180,重组CBHⅡ产量为80mg/L。表达产物具有酶解羧甲基纤维素的活性。结论:实现应用pAOX1表达系统在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发酵P.pastoris诱导表达CBHⅡ。该研究为重组CBHⅡ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山羊痘口服疫苗构建及其安全性、稳定性检测

    尹传宝;程振涛;刘芳;向智龙;朱琦;周碧君;文明;

    目的:探索山羊痘新型疫苗。方法:将山羊痘病毒P3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aroA-);重组菌以不同浓度灌服小鼠进行安全性检测,同时进行稳定性检测。结果: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质粒PCR鉴定与预期大小(986bp、1 134bp)一致,完成山羊痘口服疫苗构建;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除1010CFU剂量组小鼠呈现轻微反应外,其它组别小鼠均健康存活;体外连续培养10代菌能检测到目的基因,以109CFU剂量灌服小鼠,在第1d、第3d肠内容物和第5d脾脏中分离到重组菌。结论:成功构建了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山羊痘口服疫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山羊痘新型疫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0;No.12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郭盟华;陆原鹏;窦绪谋;王蕊;王艳玲;

    目的:进一步研究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种类。方法:应用T-RFLP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比较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了与采油功能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初步研究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利用聚驱后油藏细菌群落16S rDNA构建克隆文库,共挑取了49个阳性克隆,T-RFLP分型结果,共出现21个不同类型,所得的序列在Genbank中比对的结果表明细菌克隆可分为5个类群,分属于变形杆菌、拟杆菌、脱铁杆菌、厚壁菌以及未确定分类的类群;同时构建了聚驱后油藏古菌群落16S rDNA的克隆文库,共挑取了48个阳性克隆,根据T-RF分型结果共有5个类群,构建的古菌克隆文库的12个阳性克隆分属5个不同的类群,这些克隆和产甲烷菌亲缘关系很近。结论:该研究为大庆油田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010年06期 v.20;No.12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 响应面法优化钝顶螺旋藻FACHB-439多糖提取工艺

    张秀红;李宏全;李加高;宋冰;

    目的:对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螺旋藻多糖的得率,为螺旋藻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对影响螺旋藻多糖提取的主要参数优化;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Box-Benhnker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时间、温度和水料比进一步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优化的钝顶螺旋藻FACHB-439多糖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100℃,水浴时间为84min,水料比为41∶1。结论:在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66mg/g,表明响应面法可有效用于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2010年06期 v.20;No.12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绞股蓝皂苷的工艺研究

    洪秀云;吴晓英;叶春燕;

    目的:探索超声波协同酶法用于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水浴法、单一酶法、单一超声波法、超声波协同酶法等试验方案进行处理。结果:超声波和纤维素酶对总皂苷的提取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其中酶解后超声波处理比先超声波后酶解的处理方法,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率更高,达到7.494%,比常规水浴法、单一酶法、单一超声波法分别提高了79.28%、34.37%、43.04%。结论:超声波协同酶法能显著提高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率。

    2010年06期 v.20;No.12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Sphingomonas sp.X20絮凝特性及培养条件研究

    李锋;杨小俊;彭其安;黄运平;蔡亚君;

    目的:对分离筛选获得絮凝剂产生菌Sphingomonas sp.X20絮凝特性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产絮凝剂培养条件。结果:研究发现,菌株X20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在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00r/min条件下培养12h获得的絮凝剂絮凝活性最好,絮凝率达92.8%。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phingomonas sp.X20产絮凝剂最佳培养基的组成:淀粉15g/L,NH4Cl 1.0g/L,KH2PO42g/L,K2HPO45g/L,NaCl 0.1g/L,MgSO4.7H2O 0.2g/L,pH7.0。结论:菌株X20是一株高效的产絮凝剂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0年06期 v.20;No.12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饲料条件的优化

    马光;郭继平;

    目的:研究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富含纤维素酶的饲料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的麸皮与秸秆比值、固液比和发酵时间三个主要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以上三个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秸秆:麸皮比值为1.32,固液比为0.68,发酵时间为6.1d。在优化的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活力为522.36U/g,比优化前的469.13U/g高了11.3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获得了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饲料的最佳发酵条件。

    2010年06期 v.20;No.121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采后蔬菜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赵习姮;李哲;

    目的:认识采后蔬菜的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了20℃贮藏条件下青花菜、小白菜、甜椒和黄瓜的衰老指标(色彩b*/(|a*|.L*)值、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贮藏期间青花菜衰老较小白菜快,小白菜衰老较甜椒快,甜椒衰老较黄瓜快;青花菜和小白菜的SOD、CAT和POD活性增速大于甜椒和黄瓜,青花菜的POD活性增速大于小白菜,甜椒的SOD活性增速大于黄瓜;贮藏期间4种采后蔬菜的色彩b*/(|a*|.L*)值及MDA含量与SOD、CAT和POD活性的相关系数,达0.898以上显著水平或0.961以上极显著水平。结论:20℃贮藏条件下衰老较快的蔬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大也较快。

    2010年06期 v.20;No.12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专题综述

  • 硬骨鱼中vasa基因的研究

    吕博彦;苏敏;周琼;祝玲;蔡志雄;唐良华;

    vasa基因编码一个DEAD-box家族的ATP依赖性RNA解旋酶,最早在果蝇中发现。在绝大多数的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中,vasa基因的杂交信号仅在生殖细胞系中特异性表达,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签,广泛用于性腺发生、配子发生、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起源、迁移、分化等方面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硬骨鱼类vasa基因结构,表达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10年06期 v.20;No.12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2K]
  • 巨大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郭德军;李岩松;王欣;柳增善;

    巨大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异源蛋白原核分泌达系统,可能成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替代品,该文对该表达系统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该系统质具有胞外蛋白酶活性低,质粒稳定,可以直接将表达的蛋白高效分泌到培养基中,且无内毒素,诱导剂廉价和易培养等优点。至今已有多个基因在巨大芽孢杆菌中成功获得表达,这个系统被使用得越来越多。

    2010年06期 v.20;No.12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粘细菌的分离筛选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张宜涛;惠明;田青;

    由于粘细菌自身生长特性的限制,分离纯化的困难和耗时,极大地限制了菌种资源的开发。该文简要介绍了粘细菌的生物生理学特性,探讨了基于纯培养技术筛选粘细菌的常用方法,以及运用宏基因组技术来获得未培养或无子实体克隆菌株的流程,指出了当前在菌种筛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给出了一些见解,并展望了其在医药、农业、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使粘细菌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弥补其应用研究的不足。

    2010年06期 v.20;No.121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