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论著

  • 两种启动子调控下的CBF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徐春波;王勇;李兴酉;赵海霞;

    目的:构建由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和诱导型启动子CBF4P调控的转录因子CBF4基因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方法:用EcoRⅠ酶将CBF4和CBF4P两个基因切下,连接到BluescriptM13(SK)上,分别构建成两个中间载体SK-CBF4和SK-CBF4P,再利用SK上的多克隆位点与植物表达载体p3301上相同的酶切位点,将CBF4和CBF4P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3301上,分别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和诱导型启动子CBF4P调控的转录因子CBF4基因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p3301-CBF4和p3301-CBF4P。结果:用PCR扩增重组质粒p3301-CBF4和p3301-CBF4P,分别得到了670bp和1200bp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检测也分别得到了与预期结果一致的DNA片段。结论:所构建的两个表达载体均正确,可用于植物遗传改良和两种启动子的启动效率的研究。

    2010年02期 v.20;No.11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融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出现问题的初探

    崔宝宁;王芳;王艳萍;张治洲;

    目的:将限制性内切酶FokⅠ催化区域基因(631bp)和PI-SceⅠ识别区域的基因(546bp)连接到一起,克隆入载体质粒pET28a+中,为表达新的限制性内切酶融合酶做准备。方法:分别以啤酒酵母和海床黄杆菌作模板,PCR扩增PI-SceⅠ和FokⅠ基因片段,再将它们克隆入载体质粒pET28a+,然后对整合质粒进行双酶切检测。结果:整合过程中,无论是PI-SceⅠ还是FokⅠ基因片段,都能单独成功插入载体,但当插入第二段基因片段时,酶切结果显示大约600bp的基因片段缺失了。结论:缺失可能因为两段连在一起的新基因在转化过程中对宿主细胞有毒性,宿主细胞对其进行了剪切;也可能这两段基因会形成某种高级结构而导致其不能很好的连接,产生缺失现象。

    2010年02期 v.20;No.11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酿酒酵母HOR2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陈永金;林晓华;王艳尊;雷娟娟;黄建忠;

    目的:构建酿酒酵母HOR2基因缺失的突变株并研究其对甘油和乙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PCR为基础,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使目的基因缺失。结果:通过设计含有与HOR2(GPP2)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含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HOR2基因敲除组件,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2,获得为loxP-kan-loxP序列组件所替换而产生kanr的阳性克隆子。然后再将质粒PSH65转入阳性克隆子诱导表达Cre酶切除筛选标记,在原ORF基因处保留一个loxP位点,丢失质粒后获得HOR2单倍体缺陷型菌株。重复转化敲除组件实现另一条等位基因的敲除。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甘油产量降低3.34%,乙醇产量提高1.96%。结论:成功获得了酿酒酵母HOR2基因缺失的突变株,并命名为YS2-HOR2。

    2010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苦瓜MAP30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菌株的筛选

    杨威威;沈晓晓;郑珍珍;朱振洪;

    目的:从苦瓜中克隆MAP30全长基因,并将该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PIC9中,建立酵母菌落PCR筛选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DS法从苦瓜表皮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全长861bp的MAP30基因。该基因经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中。重组载体转化GS115菌株,运用菌落PCR鉴定重组菌株。结果:基因测序表明,该基因已成功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α-factor分泌信号下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eBank(AF284811)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9%,氨基酸同源性达100%。菌落PCR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入酵母GS115菌株中。结论:成功地克隆了MAP30全长基因,并构建了含MAP30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并获得了整合菌株,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2期 v.20;No.11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人IGF-1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表达和纯化

    张守涛;梁会娟;张芸;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表达和纯化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方法:根据hIGF-1的氨基酸序列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利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hIGF-1DNA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OrigamiB(DE3)中与硫氧还蛋白TrxA融合表达,并通过盐析和镍柱亲合层析进行纯化。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28kDa,占上清总蛋白的50%以上。经盐析和镍柱亲合层析进行纯化,目标蛋白纯度可达到90%左右。结论:复合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表达。

    2010年02期 v.20;No.11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酸性木聚糖酶XynⅡ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周晨妍;符丹丹;丰慧根;邬敏辰;王武;

    目的:鉴定来源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E001的酸性木聚糖酶XynⅡ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方法:对XynⅡ进行SWISS-MODEL同源建模和BLAST序列比较,分析XynⅡ中所有可能作为催化残基的保守氨基酸,采用定点突变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只有Glu-79和Glu-170位于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中心,它们分别位于β折叠股B6和B4上,推测Glu-79和Glu-170为XynⅡ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将Glu-79和Glu-170突变为酸性的Gln,突变酶E79Q,E170Q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后,活性均丧失。结论:79位、170位Glu是木聚糖酶XynⅡ活性中心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该酶进一步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02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天麻减数分裂观察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王德信;

    目的:观察天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并分析天麻花粉育性情况。方法:采用压片法,绘制天麻减数分裂图谱,对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三种变型进行比较。结果:天麻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正常,三个变型基本一样。天麻的18个二价体中终变期构型以棒状的最多,占总二价体的77.04%;环状的次之,占18.15%;十字构型形的最少,占4.81%。通过碘-碘化钾染色,天麻花粉的发育正常,92.8%可育。结论:麻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这与天麻具有正常的种子繁殖能力是相符的。乌天麻与绿天麻杂交品系的产生,也说明天麻在繁殖能力上是正常的。

    2010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技术与方法

  • 齿肋赤藓中半定量RT-PCR方法的探讨

    杨红兰;张道远;马瑞;刘燕;

    目的:建立一种半定量RT-PCR方法,用于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基因表达研究。方法:比较常用的几种内参照基因actin、tubulin及18S rRNA在齿肋赤藓中的表达情况,以确定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分析PCR扩增动力学,确定内参和靶基因的PCR体系。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表明:18S rRNA作为齿肋赤藓的内参基因更稳定;同管扩增试验表明:18SrRNA的引物滞后6个循环加入PCR扩增体系中,至第26个循环,二者同时处于指数扩增期,且靶基因RT-A的扩增效率不受影响。结论:18S rRNA与RT-A可以同管扩增,18S rRNA可以作为半定量RT-PCR的内参照,为齿肋赤藓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2010年02期 v.20;No.1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伞菌DNA简易序列分析引出的思考

    曾东方;陈玢;罗信昌;

    目的:伞菌物种以子实体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研究以菌丝体代替子实体进行种质资源鉴定的遗传证据。方法:以常见的食用伞菌香菇、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及其分离菌丝体为供试材料,制备了12个随机引物介导的RAPD-PCR指纹,把DNA指纹图谱转化为简易的序列数据,经生物信息处理软件比较分析。结果:香菇不同菌株子实体DNA相似性系数在0.886~0.986之间,平菇不同菌株子实体DNA相似系数在0.779~0.976之间。对于供试的单个子实体而言,香菇和平菇子实体的菌盖、菌褶、菌柄及其组织分离菌丝体,与以此为菌种栽培得到的子实体相比较,所获得的有限DNA指纹图谱全部相同。结论:揭示了香菇和平菇不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初步反映了伞菌不同发育阶段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争论了以菌丝体代替子实体使用RAPD手段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引出的真菌遗传问题。

    2010年02期 v.20;No.11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γ射线对副溶血性弧菌辐射效应的PCR检测

    吕淑霞;刘月苹;张喆;张良;祝儒刚;

    目的:研究γ射线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辐射效应。方法:采用0kGy~7.0kGy内不同剂量的60Co-γ对浓度为2.0×108CFU/mL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辐射,通过菌落计数计算该菌的致死率与存活率,并采用菌液PCR和常规PCR间接检测DNA浓度研究其致死效应。结果:菌落计数表明,在0kGy~3.0kGy内,该菌致死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呈线性增长;3.0kGy以上可全部杀灭试验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常规PCR和菌液PCR结果表明,PCR扩增条带亮度都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常规PCR中,辐射剂量3.0kGy以上,电泳条带的亮度明显增加。结论:γ射线辐射剂量与存活副溶血性弧菌数、DNA的释放量都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辐射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射线对菌体细胞膜造成损伤、DNA外流造成的。

    2010年02期 v.20;No.11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线虫surface coat proteins提取方法的建立与双向电泳分析

    黄薇;田宝玉;郭菁;蔡婉玲;高媛媛;柯崇榕;黄建忠;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线虫surface coat proteins(SCPs)样品制备技术,为今后研究线虫surfacecoat蛋白质组学及线虫病理生理学奠定基础。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研究材料,对比和分析不同的蛋白提取沉淀方法,进而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和双向电泳技术对所提蛋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35%乙醇结合TCA-丙酮沉淀法获得的质量较好的线虫SCPs,在12%的SDS-PAGE分析中该法提取的蛋白背景浅,蛋白条带多且清晰尖锐,含有丰富的蛋白信息量。通过双向电泳分析,可从提取的蛋白中鉴定出清晰蛋白点400多个。随机选择5个蛋白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鉴定得到高度匹配的已知线虫蛋白质2个。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今后研究线虫surface coat蛋白质组学及线虫病理生理学提供重要工具。

    2010年02期 v.20;No.11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基于糖显色法测定鼠李糖脂的比例、含量

    盖立学;宋考平;

    目的:确定微生物培养液中鼠李糖脂的组成、含量和鼠李糖脂在电喷雾质谱(ESI-MS)中的离子化效率。方法:用薄层色谱分离并结合ESI-MS分析培养液中的糖脂产物、测定样品中单鼠李糖脂和双鼠李糖脂比例及离子化强度。结果:根据苯酚-硫酸法和蒽酮光度法中糖及糖脂与吸光度的定量关系[A=0.0103X+0.0465(X为鼠李糖量,μg),A=0.0043X+0.0446(X为鼠李糖脂量,μg)],用化学计量方法确定了糖脂含量84.8%,其中单鼠李糖脂的质量分数0.344,双鼠李糖脂的质量分数0.656,并基于电喷雾质谱中的离子强度和测定的浓度计算了鼠李糖脂的离子化效率,双鼠李糖脂的钠离子化效率仅为单鼠李糖脂钠离子化效率的50%。结论:可用于定量分析单双糖脂及评价鼠李糖脂的生产。

    2010年02期 v.20;No.11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伏曲酵母菌的分类鉴定及来源分析的研究

    王世宽;潘明;侯华;张强;于海光;

    目的:统计分析酵母菌的来源,为大曲微生物物种及其来源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精确鉴定,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微生物菌种的来源。结果:从伏曲样品中分离纯化出7株酵母菌J-1,2,3,4,5,6,7,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别为白吉利丝孢酵母A、无名假丝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C、海隐球酵母菌、东方伊萨酵母菌、解脂耶罗威亚酵母菌、皱落假丝酵母菌。这些物种主要来源于原料本身和空气,原料为了入室大曲提供了J-1,2,3三种酵母菌,其比例为25.45%、19.23%和7.5%。结论:空气中含有大曲中所有的酵母菌的种类,曲房空气中的酵母菌数量和种类均较多。

    2010年02期 v.20;No.11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原子力显微镜对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观察

    陈茜;杨筱曦;蔡小芳;蔡继业;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粘弹力、杨氏模量、硬度等),为进一步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特点,对人的羊膜上皮细胞进行观察。结果:人羊膜上皮细胞呈椭圆形,由原子力显微镜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可得粘弹力:1034.375±294.21pN,硬度:1.1815±0.326mN/m,杨氏模量:16.44±4.67Kpa。结论:AFM能对人羊膜上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清晰地成像及提供更多更确切的表面信息及机械性能,从而增加对羊膜上皮细胞的认识。

    2010年02期 v.20;No.11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正交试验法优化半夏多糖的提取工艺

    魏淑红;

    目的:建立半夏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半夏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条件为料液比1∶30,70℃提取1h,提取3次,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70%,静置时间12h。在此条件下,半夏多糖的提取率为13.68%。结论:该工艺简便,重复性好,多糖的提取率高。

    2010年02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开发与应用

  • 焦化废水中4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周林;朱爽;陈木华;吴海珍;韦朝海;

    目的:从焦化废水中筛选苯酚高效降解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在100~1000mg/L的苯酚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分离出单菌落,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均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在30℃、pH7.0、摇床转速130r/min、2%的接种量条件下,24h内能将1000mg/L的苯酚降解91%以上;4株菌可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ZL1)、产碱杆菌属(ZL2、ZL4)、沙雷氏菌属(ZL3)。其中,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苯酚的沙雷氏菌未见报道。结论:从焦化废水中获得4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0年02期 v.20;No.11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苑璞;苑琳;邵静;戴旭东;

    目的:获得可应用于烟气脱硫的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化工厂取土样分离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析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浓度进行优化。利用SAS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温度、接种量、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菌株N16,经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FeSO4.7H2O和(NH4)2SO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60g/L和1g/L。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1.8,温度28℃,转速150r/min,接种量15%,装液量30mL。在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菌株N16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8%。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适合于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应用。

    2010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中温(37℃)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培养研究

    宫玉胜;李玉成;吴旺宝;刘珊垚;刘恒;

    目的: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构建复合微生物菌系进行混合培养,获得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复合菌系。方法:从高温阶段堆肥样品、腐熟肥料、牛粪和土壤中筛选出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测其酶活。结果:获得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细菌3株、霉菌4株、放线菌2株。按不同的接种比例构建了4组复合微生物菌系,4个组合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41.52%、44.94%、41.82%、37.11%,液体发酵的平均CMC酶活分别为624U/g、988U/g、769U/g、1041U/g,固体发酵的平均CMC酶活分别为4240U/g、5289U/g、4807U/g、5344U/g。结论:综合分析复合菌系滤纸条降解能力、CMC酶活、FAP酶活表明,组合二分解纤维素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个组合。

    2010年02期 v.20;No.11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初探

    许刚;周景明;付欣;马兰;王文乐;

    目的:研究用生物反应器放大进行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实现生物反应器之间Vero细胞放大培养。方法:5L微载体生物反应器以10g/L微载体浓度培养Vero细胞,96h时经漂洗、消化、接种于30L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实现放大后的30L微载体生物反应器细胞快速增殖,期间对不同时期的微载体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细胞代谢分析和形态观察。结果:5L生物反应器细胞经过96h灌注培养,平均细胞密度达到7.81×106cells/mL。5L微载体细胞放大到30L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平均细胞收获率为32.3%;放大到30L生物反应器后经过144h培养,细胞密度达到9.19×106cells/mL;放大后的细胞代谢途径依然以葡萄糖氧化代谢乳酸为主。结论:生物反应器由5L到30L进行Vero细胞放大培养是可行的。

    2010年02期 v.20;No.11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人参皂苷Rb1、Rg1、Re对白血病细胞株KG1α增殖的影响

    王红宁;左国伟;陈地龙;官涛;李春莉;姜蓉;李静;雷翠蓉;顾恒伟;王建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Rg1、Re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α)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G1α细胞,分设人参皂苷Rb1、Rg1、Re组和常规培养组,以MTT比色法检测作用24h、48h、72h时对KGIα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Rb1的IC50值,以此浓度为工作浓度,设常规培养组和处理组,台盼蓝计数法观察对KG1α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MTT、台盼蓝计数显示人参皂苷单体Rb1、Rg1可抑制KG1α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以Rb1抑制效应最佳,于作用48h抑制率最高。台盼蓝计数显示人参皂苷单体Rb1-120μmol/L作用48h时抑制率达50.22%;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Rbl-120μmol/L组G2/M期KG1α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Rb1可抑制KG1α细胞体外增殖,其增殖抑制作用与将KG1α细胞阻滞于G2/M期有关。

    2010年02期 v.20;No.11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温度、血清以及肝素等因素对TAT穿膜效应的影响

    王琥;柳长柏;黄宇彬;

    目的: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培养细胞对TAT穿膜效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ski、A549、HepG2及COS7细胞株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与荧光标记多肽TAT或无意义肽NCO共孵育。荧光显微镜观察TAT-FITC的穿膜效率及其胞内定位;荧光酶标仪定量测定细胞内荧光强度。结果:10%DMSO预处理37℃和4℃下各细胞株后,TAT-FITC均可高效穿膜入胞,且胞浆、胞核中均匀分布,胞核浓度高于胞浆;相同条件下未见NCO-FITC穿膜进入细胞。无血清组(Caski:1881±66、HepG2:2112±74、A549:2126±59)血清组较有血清组(Caski:1312±90、HepG2:1308±11、A549:1370±22)细胞内荧光强度大,且有显著差异(P<0.05)。抑制剂Heparin存在时,Caski细胞荧光强度则明显减弱(加肝素组:1208±29,加肝素组:895±56;P<0.05)。结论:10%DMSO预处理不同培养细胞在37℃和4℃条件下均可提高TAT的穿膜效率,血清和Heparin可减弱DMSO的穿膜增强效应。

    2010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贾艳萍;张兰河;韩利;

    方法: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保存的1株产壳聚糖酶的菌株C001进行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确定了最适产酶培养基组分。结果:温度30℃,发酵时间18h,pH5.5,接种量5%优化发酵条件后,产壳聚糖酶活力增长了37.4%。

    2010年02期 v.20;No.11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氮、磷营养盐对底栖硅藻的生长及生化组成影响

    董金利;庄惠如;占美怜;陈锶;

    目的:研究了从福建连江海域分离得到的一株野生底栖硅藻(Nitzschia.constricta)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比增长速率、色素,以及不同时期底栖硅藻蛋白和胞外多糖的积累情况。结果:当硝酸氮浓度为900mg/l时,获得最大比增长速率0.21和叶绿素a含量4.31mg/l、类胡萝卜素含量3.44mg/l、胞外多糖产率90.57μg/ml。当氮浓度为75mg/l时,在第10d得到最大蛋白产率28.90μg/ml。当磷浓度为4.4mg/l时,可得到最大比增长速率0.13、叶绿素a含量3.42mg/l、类胡萝卜素2.82mg/l、蛋白含量23.16μg/ml,无磷培养基中第5d的胞外多糖产率最高13.51μg/ml。结论: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促进了此种底栖硅藻的生长,但不一定会促进蛋白及胞外多糖的产生。

    2010年0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詹嘉红;林建平;蓝宗辉;

    目的:探讨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对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淹水胁迫前期,铺地黍体内SOD、CAT和PPO活性总体表现为升高的变化特征。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淹水5w时,SOD、CAT和PPO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8.7%、50.3%和178.2%。而在整个淹水期间POD活性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结论:几种保护酶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SOD、CAT活性的变化可作为铺地黍对淹水反应的生理指标。

    2010年02期 v.20;No.11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蝴蝶兰叶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影响

    赖艳艳;许传俊;陈冬茵;何月蓉;李嘉怡;李玲;

    目的:探究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蝴蝶兰叶片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影响以及对PPO活性变化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褐变率和褐变指数为参考数据,分析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PPO活性和PPO反应产物积累的影响以及与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关系。结果:分别用100mg/L柠檬酸共培养和50mg/L抗坏血酸浸泡处理叶片外植体,经离体培养3d,褐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94.9%和54.9%,离体培养6d,褐变指数低于对照的0.53,分别为0.46和0.36,同时PPO活性降低。结论:推测柠檬酸抑制褐变的原因是直接与酶蛋白作用,抗坏血酸则与新生醌类物质结合。

    2010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向日葵花盘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索金玲;彭秧;朱然;

    目的:研究了向日葵花盘中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了该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h,向日葵水溶性粗多糖得率为9.73%,其中温度是影响粗多糖提取的重要因素。结论:结果表明向日葵水溶性粗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2010年02期 v.20;No.11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草麻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红梅;蔡宝宏;王明艳;

    目的:以草麻黄的子叶为材料,建立草麻黄植株再生体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和不定芽生根研究。结果:MS+2,4-D2.0mg/l+6-BA1.0mg/l为诱导子叶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2,4-D1.5mg/l+6-BA1.5mg/l是愈伤组织的最佳继代培养基;MS+IAA0.2mg/l+TDZ2.0mg/l是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率为75%;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MS+2,4-D1.0mg/l。结论:建立了草麻黄子叶再生系统,为开发和保护麻黄野生资源提供一定的材料来源和技术方法。

    2010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不同地区森林土壤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素能力的分析评价

    吕睿瑞;田宝玉;高媛媛;林伟铃;王春香;黄建忠;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森林土壤样品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为分离和挖掘新的土壤木质纤维素分解酶系及微生物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来源于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的土壤样品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土壤样品具有较高的初始木聚糖酶活,相反许多样品的纤维素酶活未测到。富集后,除个别样品酶活性稍有下降之外其余均明显提高,其中木聚糖酶活增长最多达118.58u.g-1,纤维素酶活涨幅最多达110.00u.g-1。各样品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从24.4mg到93.1mg不等,降解效率最高55.35%。结论:来源于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类型土壤样品在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以及相关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上表现出了广泛的多样性差异。

    2010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木质素降解菌shu-0801降解玉米废弃物的研究

    李莉;余天栋;王德韬;马中良;

    目的:研究分离到的木质素降解菌降解玉米废弃物效果。方法:利用苯胺蓝法从土壤中分离到木质素降解菌shu-0801。结果:研究表明shu-0801木质素降解菌能够显著提高纤维素的转化,提高纤维素酶的降解效率,还原糖的生成量明显提高,shu-0801菌与玉米秸秆粉共培养,可降解玉米废弃物干重约20%。结论:分离到木质素菌降解木质素效率较高,属巨大芽孢杆菌属。

    2010年02期 v.20;No.11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菌种的筛选

    葛若梅;李海燕;张惠芬;李宝才;苏志新;

    目的:筛选获得能混合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的真菌组合。方法:利用木薯酒精渣培养基,初筛能在其上良好生长的植物内生真菌菌株,再将这些菌株两两组合进行固态混菌发酵、添加酵母混菌发酵,测定产物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获得能有效降低木薯酒精渣中粗纤维、提高粗蛋白含量的菌株组合。结果:菌株G4与C15、Q4与C32混菌发酵效果最好,可将粗蛋白质含量从底物的1.42%分别提高到产物的16.08%与18.54%(干基),粗纤维含量从底物的32.41%降低到27.57%与26.59%。添加酵母培养后,两个组合产物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到21.79%与23.56%,而粗纤维含量几乎无变化。结论:菌株G4(黑曲霉)、C15(白地霉)与郎比可假丝酵母,Q4(黑曲霉)、C32(青霉)与季也蒙假丝酵母可用作混菌固态发酵木薯酒精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

    2010年02期 v.20;No.11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抑制浓度下锰铁对啤酒废酵母产LYCD活力影响

    张健;冯学愚;刘小彬;谢刚;李波;

    目的:探讨锰铁离子对啤酒废酵母产生活性酵母细胞衍生物(LYCD)的活力影响。方法:以啤酒废酵母为研究对象、以废液为培养基,在生长抑制浓度下,分别研究了锰、铁离子的作用浓度与时间对啤酒废酵母产生LYCD的活力影响。结果:废酵母在废液中培养28h可达到对数生长期;当废液中Mn2+、Fe3+浓度分别达到200mg/L、50mg/L时可对废酵母产生生长抑制;当Mn2+、Fe3+的作用浓度分别为220mg/L、60mg/L、应激时间分别是25、45min时,啤酒废酵母产的LYCD活性强。结论:应激培养基中金属离子Mn2+、Fe3+达到一定浓度,在一定时间下可使废酵母产生强活力的LYCD。

    2010年02期 v.20;No.11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专题综述

  • ACC脱氨酶的应用研究进展与评述

    姚军朋;姚拓;王小利;

    ACC脱氨酶是一种有效降低逆境乙烯含量的外源促生物质,该酶在干旱、盐胁迫及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增加产量,深入挖掘ACC脱氨酶的应用价值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ACC脱氨酶的作用机制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论述了ACC脱氨酶在提高作物抗逆性及产量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拓展ACC脱氨酶取材和应用范围,量化含ACC脱氨酶的根际微生物定殖能力等问题,并展望了ACC脱氨酶在植物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及建立ACC脱氨酶转基因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和意义。

    2010年02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真菌鞘脂代谢及其与抗真菌药物关系研究进展

    郭星军;苟萍;

    鞘脂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成分,它在真核细胞的胞吞、胞饮、信号转导、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衰老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真菌鞘脂代谢的途径及参与其合成的相关酶和基因,并比较了真菌与哺乳动物鞘脂代谢途径的不同,旨在为研究新型无公害抗真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2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适冷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研究进展

    林艳梅;生吉萍;申琳;程凡升;

    该文概括了低温纤维素酶的特性,总结低温纤维素酶高产菌筛选、低温纤维素酶基因克隆、低温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系选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今后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综述。

    2010年02期 v.20;No.11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