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论著

  • 三芒山羊草中新型储藏蛋白基因Avenin-like的克隆及分析

    陈鹏;李茹;金刚;赵嘉;何光源;

    目的:克隆三芒山羊草(Aegilops neglecta)中新型avenin-like基因,揭示avenin-like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克隆的基因进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揭示avenin-like基因的表达模式,并用PCR方法从三芒山羊草中克隆新型的ave-nin-like基因。结果:avenin-like基因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克隆得到新型的avenin-like基因;avenin-like基因属于醇溶蛋白超基因家族,含19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8对分子内二硫键和3对分子间二硫键。结论:新型avenin-like基因的克隆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基因资源。

    200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大豆中L3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淑艳;王建中;

    目的:采用分子手段试图分离与大豆种子低温吸胀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cDNA-AFLP(cDNA-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和RACE技术从大豆种子胚轴中克隆到一个编码132 kD的全长核糖体蛋白基因,命名为SOL34。结果:序列分析表明,SOL34和苜蓿(gi|113205273|)、茄科植物(gi|48057670|)及拟南芥(gi|2500376|)中L34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5%、95%和90%。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4℃下吸胀24h内,胚轴中的SOL34被诱导表达,其中当种子低温吸胀6h,SOL34表达量升高非常明显,18h的表达量最大,24h表达量和18h相似;SOL34在大豆不同部位的表达不同,4叶期的大豆幼苗经过低温处理后,根尖中SOL34的表达比非处理材料增强约5倍,同时比胚轴中高约2倍;但是在叶片中,SOL34表达量并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表达量也很弱,说明SOL34在叶片中是组成型表达。结论:结果分析表明,SOL34可能和大豆根的代谢有关。

    2009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CBF4基因植物表达双元载体的构建

    沙丽娜;郭兆奎;万秀清;颜培强;刘丹;刘磊;

    目的:对拟南芥CBF4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将CBF4基因从pMD18-T CBF4载体上切下,定向连接到含超强启动子的pC2301-35S-OCS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CBF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2301-35S-OCS-CBF4。利用冻融法将此表达载体导入只含辅助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中,提取转化质粒,经PCR扩增和酶切验证鉴定表明。结果:CBF4基因植物表达双元载体构建成功。结论:转CBF4基因烟草的抗寒性比野生型烟草要高。

    2009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TAK1siRNA对C2C12细胞内TAK1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志清;陈小玲;陈代文;

    目的:高效下调TAK1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的获得。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3对(siRNA ID#94455s、iRNA ID#94549s、iRNA ID#189006)人工合成的TAK1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分别导入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细胞内TAK1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iRNA ID#94455s、iRNA ID#94549和siRNA ID#189006分别下调了细胞内TAK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33.34%、46.73%和79.97%。结论:实验获得了能够高效下调TAK1基因表达的siRNA。

    2009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flic蛋白二级结构与B细胞表位预测

    李任峰;田香勤;何启盖;赵坤;姜金庆;胡建和;王三虎;

    目的:预测和分析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o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鞭毛蛋白(flic)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lic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结果:flic蛋白为非稳定型脂蛋白,含有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9-42 SirD,164-167 SvkD)和3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39-41 SiR,161-163 TsR、164-166 SvK)。该蛋白无信号肽,在21Ala~38Ala处存在跨膜区的可能性最大。flic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区域、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而形成较少的转角结构。该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55~61和152~158区段内或其附近区域。结论: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flic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flic基因功能及研制APP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19;No.v.1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Bacillus pumilus XJU-13的分离鉴定及其碱性脂肪酶酶学特性分析(英文)

    王宁;孙磊;邓爱华;马相汝;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艾尔肯·热合曼;

    目的:对从新疆精河地区一处工业污水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碱性脂肪酶细菌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G+Cmol%含量的测定对命名为XJU-13的这株菌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可在pH 3.0~12.5的广泛酸碱泛围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基于16S rDNA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Bacillus pumilusclone B257聚在同一亚分枝,序列相似性达100%。数据证明XJU-13属于Bacillus pumilus。由于在氧化酶反应及淀粉水解实验与伯杰氏鉴定手册有差异,具不可比拟的pH耐受性,且脂肪酸含量与参考菌株差异较大,认为这是Bacillus pumilus中的一个新品系。该菌株产生的脂肪酶最适pH为10,最适温度为35℃,且在广泛pH(pH4~10)范围具稳定性。酶活可被Mg2+、K+、Ba2+、Pb+盐强烈抑制,被Ca2+、Cu2+、Al+及Fe2+盐激活。Zn2+对酶活无影响。结论:实验表明,XJU-13应属于B.pumilus。B.pumilusXJU-13中分离到的碱性脂肪酶有很好的特性及潜能,以期为工业应用提供数据。

    2009年04期 v.19;No.v.1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农杆菌介导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转化蔓茎堇菜的研究

    代容春;林荣华;何文锦;马正武;陈由强;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转化蔓茎堇菜,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蔓茎堇菜叶柄为受体材料,采用叶盘法进行遗传转化,实验过程中对影响转化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研究。结果:最佳的侵染条件为OD6000.3的菌液侵染10min,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50mg/L。转化后的蔓茎堇菜外植体经3.0mg/L潮霉素筛选,最终得到9株抗性再生苗,转化频率为0.98%。结论:该研究为建立一个农杆菌介导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转化蔓茎堇菜的遗传体系提供了基础。

    2009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金川镍矿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耐镍菌株筛选

    兰晓君;肖婷;邝海菊;何香;王灵;艾尔肯·热合曼;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

    目的:了解金川镍矿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和分离筛选有较高镍耐受性的菌株。方法:2007年8月从金川镍矿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在TSA固体培养基上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得到55株纯培养菌株,对分离的所有菌株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得到16S rDNA的序列并测序,同时利用含不同浓度镍离子的MH培养基对所分离的菌株做了MIC分析。结果:55株菌属于11个属14个分类单元(16S rDNA序列相似性在97%以上为同一个分类单元),其中2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3.6%)、3株属于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5.5%)、12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21.8%)、38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9.1%),优势菌是节杆菌属(60%),其中菌株C4、D3、D7的MIC最高达到20mmol/L。结论:金川镍矿有着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菌株C4、D3、D7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09年04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磷霉素产生菌的定向诱变育种

    邓小丽;安海英;张海宏;李广宁;徐慧;

    目的:提高出发菌的磷霉素产量。方法:采用紫外(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的方法处理出发菌株(Bacillus fusi-formis),以分别含2.0和2.5mg/mL磷霉素的分离培养基来筛选UV诱变和NTG诱变后的菌株。结果:从大量突变菌中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磷霉素生产菌株。当底物浓度为10mg/mL时,其磷霉素产量由1.15mg/mL提高至2.30mg/mL,转化产量提高了100%,转化率提高了10.16%。结论:采用UV+NTG诱变结合含FOM的分离平板进行定向筛选可以获得FOM高产菌株。

    2009年04期 v.19;No.v.1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筛选鸡嗉囊降解胆固醇的内源益生菌

    靳利娥;申帆帆;闫果兰;常丽萍;

    目的:益生菌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从鸡嗉囊内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复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内源益生菌。方法:利用MRS培养基和以胆固醇为碳源的复选培养基分别进行好氧、兼性、厌氧培养,逐层倒平板划线分离,最终分离和筛选出纯的益生菌,观察描述其菌落形态特征和油镜下观察菌株的特征,并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初步确定益生菌种类。结果:筛选分离出1株好氧菌、1株兼性菌、1株厌氧菌,分别命名为DG-1、DG-2、DG-3;初步鉴定为乳酸菌属、乳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结论:该试验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从鸡嗉囊中筛选出生长良好的益生菌,为进一步研究内源益生菌降解胆固醇的特性及机理提供帮助。

    2009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代谢工程改造运动发酵单胞菌用于提高乙醇产量

    王茜;李海燕;苏志国;熊平;汪浩勇;

    目的:采用可以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表达的操纵子构建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用于提高该细菌对高温高糖的耐受性和提高乙醇产量。方法:用外来的YfdZ、MetB和Hsp构建的多顺反子质粒,转化运动发酵单胞菌而使其获得新的代谢途径。在玉米水解液中,验证了该多顺反子质粒对运动发酵单胞菌产生乙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菌相比,在37℃和糖浓度为28%的培养条件下,该基因工程菌的乙醇产量提高到183.2%。在37℃,糖浓度为28%并添加氮源的条件下,该基因工程菌的乙醇产量提高到148.0%。结论:YfdZ、MetB及Hsp三种基因的共同作用能显著提高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产量和发酵温度。

    2009年04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技术与方法

  • 丁鳜肠道中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的生理生化性质的研究

    熊晖;展锐;苟萍;冯新忠;

    目的:为改良丁鳜饲料成分,研究了从丁鳜肠道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蛋白酶的生理生化性质。方法及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经发酵培养,破碎细胞,通过45%~85%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分离得到了一种碱性蛋白酶,SDS-PAGE显示该蛋白酶分子量为59kD;最适温度为40℃;温度的稳定性范围在50℃以下;最适pH9.8。低浓度的EDTA对该酶无明显抑制作用;Ca2+和Co2+完全抑制该酶的活性,Pb2+对酶活力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新分离出的这种蛋白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含有添加蛋白酶制剂的鱼饲料。

    2009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L-赖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陈银芳;张伟国;

    目的:获得L-赖氨酸高产菌及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方法:以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XQ-8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逐级诱变处理,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乙酸和乙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吐温-80和二甲基亚砜。结果:获得一株L-赖氨酸高产菌XQ-89(SGrVal-),摇瓶发酵72h赖氨酸产量达到77g/L,对乙酸、吐温-80和玉米浆三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其添加量进行优化。当乙酸、吐温-80及玉米浆的添加量分别为0.32%、0.66%、1.5%时赖氨酸达到94g/L,比优化前提高22.1%。结论:筛选的(SGrVal-)标记是有利于L-赖氨酸的积累,添加乙酸和吐温-80对提高L-赖氨酸的产量是有效的。

    2009年04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新筛选L-精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殷树昌;张伟国;

    目的:优化谷氨酸棒杆菌YHR-09的发酵培养基以提高L-精氨酸的产量。方法:在研究葡萄糖、硫酸铵、玉米浆和生物素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建立响应曲面模型。结果:YHR-09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112.95g/L,玉米浆22.61g/L,硫酸铵49.44g/L。在此条件下L-精氨酸的产量为29.36g/L,与预测值(29.57g/L)吻合度较高。结论:通过发酵对比实验可见,菌体浓度的明显提高是L-精氨酸产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2009年04期 v.19;No.v.1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一株蓝麻黄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研究

    古力山·买买提;赵国玉;董志芳;吾甫尔·米吉提;

    目的:分离对农作物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株内生放线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方法:经表面消毒采用研磨法从蓝麻黄中分离内生放线菌;再通过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农作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放线菌;利用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对代谢产物做了生物碱的检测。结果:从蓝麻黄中分离到菌7株内生放线菌而其中的XJEG-GA-16具有较好拮抗作用,该菌对7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尤其是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圈大于20mm。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和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与Streptomyces albus subsp.albus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为99%。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结论:蓝麻黄内生放线菌XJEG-GA-16对农作物致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最终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 subsp.Albus。

    2009年04期 v.19;No.v.1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响应面法优化赖氨酸脱羧酶产酶培养基

    王建玲;张建昌;朱婧;樊欣迎;刘翊;杜连祥;

    目的:对蜂房哈夫尼菌产L-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面优化的方法。首先单因素实验得到最适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酵母膏2%,MgSO40.03%,KH2PO40.01%,NaCl 0.3%,L-赖氨酸0.5%,维生素B60.1%,玉米浆4%,酶活达到180.85U/mL。在此基础上,用PB试验筛选出对酶活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再通过Box-behnken实验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产酶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1.84%,酵母膏2.20%,玉米浆3.66%,MgSO40.03%,K2HPO40.01%,NaCl 0.3%,L-赖氨酸0.5%,维生素B60.1%。结论: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使酶活达到203.14U/mL,比优化前的比酶活(7.03U/mL)提高28.9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提高了11.3%。

    2009年04期 v.19;No.v.1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罗汉果皂甙类成分代谢转化规律分析

    向秋;雷迅;黄岚珍;王建红;黄江;孙步祥;

    目的:分析组织培养苗罗汉果皂甙类成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转化规律,为罗汉果甜甙代谢关键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微波炉水煮法提取不同生长期罗汉果总甙,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生长期罗汉果二糖甙(甙Ⅱ)、三糖甙(甙Ⅲ)和五糖甙(甙Ⅴ)的含量。结果:果龄10d的罗汉果中,能检测到甙Ⅱ(3 666.4μg/100mg)及甙Ⅲ(48.4μg/100mg),甙Ⅴ检测不到;果龄50d时,能检测到甙Ⅴ(95.1μg/100mg)和高含量的甙Ⅲ(1 213.8μg/100mg);随着果龄增长和果实逐渐成熟,低糖苦甙Ⅱ、甙Ⅲ含量逐渐减少,高糖甜甙Ⅴ含量逐渐升高。果龄70d时,苦甙Ⅱ、甙Ⅲ基本检测不到,而甜甙Ⅴ(1 331.4μg/100mg)含量达到高水平。结论:罗汉果高糖甜甙可能是从低糖苦甙代谢转化而来。

    2009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染料木素浓度

    任国峰;汤凌;谭鸿毅;杨爱青;阳国平;黄忆明;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染料木素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大鼠血清以叔丁基甲醚萃取,萃取物用氮气吹干后,用甲醇溶解用于色谱分析。色谱条件:采用Thermo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35∶65,pH=4.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染料木素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10.00μg/mL(r=0.9998);相对回收率为(101.31±3.47)%;日内RSD与日间RSD均小于10.0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大鼠血清染料木素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2009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六种新疆陆地棉棉籽脂肪酸成分分析

    杨艳;王贤磊;李冠;

    目的:通过分析六种新疆陆地棉棉籽脂肪酸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为更好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棉籽资源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6种新疆陆地棉棉籽油,其棉籽脂肪酸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棉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但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50.30%~57.25%,棕榈酸、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24%~30.98%和12.93%~16.84%。不同棉花品种棉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比值也不同,变化范围为1.66~2.59。结论:不同品种棉籽,其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新陆早27号棉籽具有相对更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9年0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新疆有毒植物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艾力·沙吾尔;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

    目的:研究骆驼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新疆骆驼蓬挥发油,测的含量为0.04%。采用GC/MS技术对骆驼蓬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出18种成分确认其中17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四氯乙烯(29.87%)、十二烷(16.44%)、十一烷(12.34%)、二(2-甲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9.09%)、1,3-二甲苯(7.57%)、乙苯(5.84%)1,2-二甲苯(2.81%)。结论:四氯乙烯含量最高,通过分析评价为开发骆驼蓬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开发与应用

  • 核桃仁内隔膜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迪丽努尔·塔力甫;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尔;

    目的:从核桃仁内隔膜中提取并测定总黄酮含量,选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10nm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C=6.430%,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40、超声提取时间为60min、超声提取温度为80℃。结论:选用芦丁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桃仁内隔膜总黄酮含量准确度较高,方法简单,可作为测定核桃仁内隔膜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2009年04期 v.19;No.v.1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八种氨基酸对水稻硝酸盐吸收的影响

    周诗毅;陈晓菁;黄建国;何光源;

    目的:在较低NO3-浓度下,研究不同氨基酸对水稻硝酸盐吸收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非侵害性硝酸盐检测系统测定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8种氨基酸对水稻硝酸盐吸收的动力学影响。结果:加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后对水稻硝酸盐的吸收有短暂的促进作用,硝酸盐净吸收率分别上升258±123%和217±34%;另外,加入赖氨酸和精氨酸以后发现水稻硝酸盐的吸收率降低-63±34%和-64±27%,反应延迟时间为30min以上,而其他4种氨基酸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氨基酸不是直接调控水稻高亲和力NO3-转运系统,而可能是对NO3-同化过程进行调控。

    2009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L-谷氨酰胺产生菌的选育和代谢流量分析

    刘春辉;张伟国;

    目的:建立并完善嗜乙酰乙酸棒杆菌YL012及其突变株LCHA0082合成L-谷氨酰胺的中心代谢网络。方法: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特定培养时段(48h~50h)L-谷氨酰胺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分别作出这两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进而研究诱变育种过程中不同诱变标记对代谢网络中L-谷氨酰胺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育种操作使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谷氨酰胺合成的方向改变,流入谷氨酸节点的流量由29.198mmol/L.h上升到44.854mmol/L.h,提高到原来的1.5倍左右,合成L-谷氨酰胺的流量由18.138mmol/L.h上升至31.065mmol/L.h,效果明显。结论:从代谢流量分析角度上,证明诱变育种对代谢流量的改变起到明显的作用,代谢流量分析也为新的设计育种提供了思路。

    2009年04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交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工艺研究

    王秀征;徐清;倪邦庆;

    目的:以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通过共价连接反应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方法:以固定化酶比活和酶活回收率为目标,采用单因素方法优化固定化工艺、微球制备条件。结果:微球最佳制备条件:2.5%壳聚糖,2%乙酸,7.5%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乙醇(v/v)=1∶1。最佳固定化工艺为:0.1g壳聚糖微球在20mL 3%戊二醛溶液中50℃交联2h。加酶量为7 388mU/g干球,25℃吸附24h。固定化酶比活为6 188mU/g干球,酶活回收率为95.4%。结论:交联壳聚糖微球共价连接法可有效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

    2009年04期 v.19;No.v.1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响应面分析应用于抗病毒药物香菇多糖酯化工艺的优化

    杨胜利;张慧;钱俊青;

    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香菇多糖酯化的工艺,确定最佳酯化条件。方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法对香菇多糖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得到了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即酶加量为0.069g,反应时间为11.92h,反应温度为40.4℃,在模拟优化的条件下,酯化后滴定所消耗NaOH量为36.60ml。结论:将在此条件下酯化的香菇多糖测定红外光谱,证实有酯键生成。

    2009年04期 v.19;No.v.1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生产聚唾液酸

    张琦;詹晓北;吴剑荣;刘金龙;

    目的:优化聚唾液酸发酵过程的搅拌转速。方法:比较不同搅拌转速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235分批发酵生产聚唾液酸过程的影响。结果:根据发酵前、后期菌体细胞比生长速率和聚唾液酸比合成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搅拌转速的不同,提出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前期(0~15h)控制搅拌转速500r/min,发酵中后期控制搅拌转速700r/min。结论: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使聚唾液酸产量达到3 966mg/L,比恒定搅拌转速500r/min和700r/min分别提高了31.8%和49.3%。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与分批补料发酵技术结合,聚唾液酸产量提高到5 108mg/L,山梨醇的转化率达到0.12g/g。

    2009年04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废水的影响

    霍丹群;易志红;侯长军;

    目的:研究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废水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生物量和观察菌株表面来研究鼠李糖脂对菌株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石油烃降解率影响因素。通过石油烃降解率的测定,探讨鼠李糖脂与H2O2深度氧化协同作用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53%,在相同条件下,添加鼠李糖脂的石油烃降解率提高了12%-20%。添加鼠李糖脂后菌株的生物量明显增多,菌株细胞表面疏水。正交设计表明,影响石油烃降解的主导因子是培养温度,其次是培养时间和鼠李糖脂的添加量。正交设计得到最佳组合为A3B2C1,即培养时间为7d,温度为35℃,鼠李糖脂浓度为60mg/L。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下,石油烃降解率为82%。加入200 mg/L的H2O2时,降解率从82%提高到97%。结论:鼠李糖脂能促进菌株的生长。鼠李糖脂与H2O2深度氧化协同作用有助于微生物对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2009年04期 v.19;No.v.1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施卫省;戈振扬;唐辉;刘月;王亚明;

    目的与方法: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和不同氮浓度对烟草钾、氯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性,在第1d低于普通尿素60.1%;处理4叶片钾含量,施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比施普通尿素上部叶片高出0.01g、中部叶片高出0.02g、下部叶片高出0.03g;处理4叶片钾/氯比,施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比施普通尿素上部叶片高出0.04g、中部叶片高出0.24g、下部叶片高出1.71g。结论:两种氮肥均有助于叶片钾和氯的积累,施松香甘油酯包膜尿素比施普通尿素的叶片钾含量有所增加。

    2009年04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专题综述

  • 宏基因组学在发现新基因方面的应用

    强慧妮;田宝玉;江贤章;黄钦耿;柯崇榕;杨欣伟;黄建忠;

    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约99%的微生物不能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其纯培养,使得环境微生物中的多样性基因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直接提取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并克隆到合适的可培养微生物宿主中,来筛选目的基因的方法。它已在微生物新功能基因筛选、活性物质开发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在新功能基因发现方面的应用概况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2009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金属氧化物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厚瑞萍;刘英超;邓春晖;吴劲松;

    磷酸化肽段的高效富集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综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磷酸化蛋白组学中的应用,了解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中常用的磷酸化肽段富集材料和方法。该文介绍纳米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纳米磁性材料以及金属离子在磷酸化蛋白组学中的富集效果。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其特殊理化性质在富集磷酸化肽段研究中具有特异性强、选择性好特点,在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磷酸化蛋白组学的研究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可重复性和全面富集仍面临挑战,但是在未来的亚细胞蛋白组学和功能蛋白组学研究中,纳米金属氧化物及其衍生物仍然会起着重要作用。

    2009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吕杰;金湘;毛培宏;

    薯蓣皂苷及其苷元来源于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块茎,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由于野生盾叶薯蓣资源日渐枯竭及薯蓣皂苷及其苷元制备生产中的严重污染等问题,使其开发和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探讨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产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的代谢途径研究进展,展望了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2009年04期 v.19;No.v.19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田宝玉;黄薇;江贤章;黄建忠;

    对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的种类、特征和作用方式及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9年04期 v.19;No.v.1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微生物方法生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研究

    凌海秋;毛培宏;金湘;吕杰;武宝山;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药用植物麻黄的主要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惟一通过天然植物提取麻黄碱的国家,该文简述了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半转化、微生物直接转化和重组微生物制备麻黄碱的研究进展,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微生物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2009年04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乙炔抑制法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的应用

    郑佳;金兰淑;莫旭华;徐慧;刘潇;刘琳;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土壤氮素循环中扮演重要作用,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一方面能够导致土壤中氮素的损失,另一方面能够产生温室气体—N2O,所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乙炔抑制法能同时测定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该文主要论述了乙炔抑制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应用乙炔气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2009年04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