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论著

  • 鲫鱼微卫星DNA的分离及多态性分析

    刘臻;鲁双庆;张建社;刘红玉;匡刚桥;

    目的:用近缘物种鲤微卫星引物来分离鲫鱼微卫星标记并对其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以鲫鱼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6对鲤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测。结果:筛选出2个以AC和TA为重复单元的鲫鱼新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表明,这2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611和0.644,多态信息含量为0.536和0.572,属于高度多态性标记。结论:该研究筛选的2个微卫星标记可应用于鲫鱼遗传多样性、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2007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三个山羊品种KAP8基因的PCR-SSCP分析

    赵俊星;任有蛇;岳文斌;

    目的:为了筛选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三个山羊品种角蛋白辅助蛋白8(KAP8)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三个品种中KAP8.1均未出现多态,而KAP8.2均出现了三种带型:AA、BB和AB。Hardy-Weinberg分析表明辽宁绒山羊和黎城大青羊未达到平衡状态,辽-苛高代杂种山羊达到了平衡。测序结果显示,和Genebank登陆序列相比,AA和BB均发生了碱基变化。其中AA型出现了以下变异:216bp(G-A),217(A-G),BB型出现了以下变异:216bp(G-A),232bp(C-T)。分析表明AA型变异造成了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化(R-K),而BB型突变未造成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KAP8.2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基因之一。

    2007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初步分析

    李玥莹;彭霞;李鹤;陶思源;徐昕;

    目的:对高粱抗丝黑穗病的基因进行分析。方法:以高粱2381恢复系(抗病)、矮四恢复系(感病)、7050B保持系(抗病)、TX622B保持系(感病)为材料,采用CTAB提取DNA的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初步建立了高粱丝黑穗病的RAPD反应体系;从RAPD反应中所用的4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适宜引物,其余20个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共扩增出114条谱带,其中引物OPM-05300和OPM-13450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命名为OPM-05300和OPM-13450。结论:在该反应体系下找到了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感品种间基因组差异的两条差异谱带。

    2007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

    于恩艳;张艺;马合木提·哈力克;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 D环区序列遗传多态性,并结合文史资料,对塔吉克族的起源及迁移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4名塔吉克族无关个体线粒体DNA D一环区高变区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4个个体核苷酸序列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较共发现有47处突变位点,构成22种单倍型塔吉克族线粒体DNA D环高变一区基因差异度为0.9822,偶合概率为0.0466。结论:研究表明新疆塔吉克族与高加索人种遗传关系较近。

    2007年05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分析及其B细胞表位预测

    文明;程振涛;岳筠;李永明;周碧君;

    目的:比较山羊痘病毒不同分离株间P32基因的同源性,并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方法:选取GenBank上10株不同山羊痘毒株P32基因序列,采用DNAsis MAX序列分析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B细胞表位分析参数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数据,综合预测P32蛋白B细胞表位。结果:10株不同山羊痘毒株P32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8.4%;在P32蛋白的肽链中,19~60、64~80、98~118、138~182和214~275区段亲水性强,17~45、64~75、88~97、110~128、152~165和201~251区段柔韧性好,150~172、200~255区段抗原指数高,而31~59、101~119、142~145、165~172和215~252区段表面可及性高,42~56、159~181、200~208和227~259区段。结论:不同山羊痘病毒株间P32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P32蛋白227~251区段可能是B细胞表位优势区,为P32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与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

    2007年05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玉米中一种新的蛋白激酶电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璐;冯彩平;

    目的:电子克隆玉米中一种新的蛋白激酶基因。方法:以拟南芥中一个蛋白激酶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对玉米的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筛选并克隆。结果:序列分析显示该cDNA长1121bp,有一个45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且具有保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和TEY基元,说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为玉米的MAPK全长cDNA。结论:所克隆的cDNA序列为玉米的MAPK全长cDNA。

    2007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猪瘟病毒表面抗原E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祁喜涛;李国强;赵文亮;樊福好;李余良;胡建广;

    目的:克隆猪瘟病毒表面抗原E2基因,构建种子特异表达的载体,为在玉米种子内专一表达E2蛋白奠定基础。方法:终止序列NOS经中间载体pUC18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的XbaⅠ与EcoRⅠ位点间,得重组质粒pCAMBIA-1300-NOS,命名为pCAMBIA-1300-NOS-bar;将1.4kb的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Globulin-1插入质粒pCRR○2.1的HindⅢ与BamHⅠ位点间,得重组质粒pCR-G;将1.1kb的E2基因插入质粒pBluescriptSKⅡ的HindⅢ与BamHⅠ位点间,消除HindⅢ位点,得重组质粒pBluescriptSKⅡ-E2;用BamHⅠ和XhoⅠ从pBluescriptSKⅡ-E2中分离E2,插入pCR-G的BamHⅠ和XhoⅠ之间,得重组质粒pCR-G-E2;用HindⅢ和XbaⅠ从pCR-G-E2中分离2.5kb的片断,插入载体pCAMBIA-1300-NOS-bar中,得玉米种子特异表达载体pCAMBIA-1300-GEN。结果:对重组质粒pCAMBIA-1300-GEN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无误。结论:成功构建了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为在种子内特异表达猪瘟主要抗原蛋白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2007年05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eMNPV)ORF100和ORF101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李玲玲;李朝飞;庞义;

    目的:构建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ORF100(Se100)和ORF101(Se10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两种蛋白。方法:用PCR方法扩增Se100和Se101基因,分别将它们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宿主菌M15[pREP-4],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NTA金属螯合层析法进行纯化,SDS-PAGE检测表达的目的蛋白。结果:构建了分别含有Se100和Se10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QE100和pQE101;SDS-PAGE检测显示,表达的两个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15kDa和31kDa,比预期分子量稍大;Ni-NTA亲和层析结果显示:6×His-Se100和6×His-Se101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pH值为4.5的缓冲液中。结论:成功克隆并高效表达了Se100和Se101两个基因,有效纯化了两种蛋白,为深入进行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7年0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白地霉ch-3低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付建红;姚斌;杨浩萌;黄火清;石玉瑚;

    目的:脂肪酶是世界主要工业用酶制剂之一,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与表达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ch-3菌株的低温脂肪酶基因。方法:用PCR方法从白地霉ch-3的总DNA中扩增得到一种低温脂肪酶基因lip,将PCR产物连接到pBluescriptⅡSK(+)载体上,测序证明正确后再将基因lip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α中,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毕赤酵母成功表达了lip基因,其活性为37U/mL。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脂肪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2kDa,比推测分子量大,lip的表达产物可能被糖基化修饰。初步研究表明:重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35℃,在0℃仍可保持66%的相对酶活性,对热敏感。结论:实现了低温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低温酶催化机制和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2007年05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黑木耳菌丝体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

    孙宇峰;沙长青;邓中枢;于德水;奚新伟;杨忠亮;陈静宇;杨志兴;

    目的:由悬浮培养的黑木耳菌丝体中分离纯化黑木耳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对其生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实验中采用了DEAE-离子交换纤维素,Affi-Gel Blue Gel亲和与Bio-Gel 100柱层析方法。结果:从100g悬浮培养黑木耳菌丝体中得到4.14mg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命名为Auriculin。同时证明它在家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系统中具有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活性。结论:经试验证明和文献检索,Auriculin为黑木耳菌分离纯化获得的核糖体失活蛋白,一种新蛋白质。

    2007年05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中国新分离碱性耐热芽孢杆菌的木聚糖酶产酶特征(英文)

    易霞;孙磊;刘霞;陶海红;木合塔尔·阿不都克力木;艾尔肯·热合曼;

    目的:检测由中国新分离碱性耐热芽孢杆菌[1]产生的粗木聚糖酶的酶活。方法:通过DNS法测定粗木聚糖酶的酶活。结果:实验表明,以橡树木聚糖为底物培养的新分离菌株在30~50℃处理2h酶活不丧失。其中,XJU-1菌株在60、70和80℃时粗酶酶活分别丧失是最初酶活的1.54%、19.09%和72.59%;而XJU-80的粗酶酶活分别是3.59%、26.43%和72.59%。两个菌株产生的粗木聚糖酶的最适pH是7.5~8.0。将该粗酶在pH 7.0~9.0(50℃)处理24h后,酶活几乎均降低最初酶活的18%。结论:由XJU-1和XJU-80产生的木聚糖酶是生化领域有用的嗜碱耐热酶。

    2007年05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技术与方法

  • 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郭同军;邢巍婷;石庆华;张桦;

    目的:研究提取不同时期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改良过的四种方法(CTAB法、SDS-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对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进行提取。结果:提取当年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纯度(OD260/OD280):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1.876>1.7815>1.7789>1.6095;产率(μg/g):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CTAB法=796.25>664>306>291.5。提取15年的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纯度(OD260/OD280):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1.91795>1.8876>1.65985>1.55925;产率(μg/g):尿素法>CTAB法>SDS法>SDS-CTAB法=1529.25>799>687.25>372.5。结论:SDS-CTAB法是提取当年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的最佳方法。CTAB法是提取15年的小麦网腥黑粉菌冬孢子DNA的最佳方法。

    2007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基于AFLP分析用吴茱萸叶高质量DNA的提取

    冉贵萍;黄海;刘杨;谭杰峰;

    目的:研究吴茱萸叶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用于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良CTAB法:以石英砂代替液氮研磨;抽提前用不溶性PVP结合酚形成络合物,然后用缓冲液除去;抽提中加入Vc。将改良CTAB法所提吴茱萸叶DNA与传统的SDS法、CTAB法所提DNA进行比较。利用植物的核糖体DNA(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行PCR扩增鉴定吴茱萸DNA及其质量。并确定提取方法中最佳样本含量和β-巯基乙醇浓度。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石虎、疏毛吴茱萸总DNA呈白色,A260/A280为1.721~1.886,DNA分子完整,约20kb左右,PCR扩增条带清晰、明亮,无杂带和脱尾。并确定0.10g为最佳样本量,2.0%为最佳β-ME浓度。结论:石英砂研磨简便、迅速、均匀,该实验所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有效避免次生代谢物的氧化褐变,是一种小量、快速提取吴茱萸叶DNA优化方法。

    2007年05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电泳染色新方法

    袁江兰;胡征;康旭;李良;张樊;邹国林;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电泳活性染色方法,以快速地对活性电泳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显色,从而准确鉴定和定位该酶,并可用于该酶的电泳法纯化制备。方法:低温下,样品活性电泳结束后立即将浸有γ-L-谷氨酰-α-萘氨和双甘肽混合底物溶液的滤纸贴在胶面上反应5min,然后再用浸有对氨基苯磺酸和亚硝酸钠混合显色液的滤纸覆盖在基质滤纸上显色。结果:在滤纸上很快显示出一条红色条带,经切胶酶促反应检验确定为GGT,经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GGT达到了电泳纯。结论:该法快速、灵敏、简单、直观,为GGT的鉴定和纯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07年05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甜菜碱的吸附特性研究

    高雁;李春;娄恺;

    目的:阐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甜菜碱的机理和特性,获得从甜菜废糖蜜中提取分离甜菜碱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甜菜碱含量,根据吸附等温线的图形拟合方程。结果: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甜菜碱是指数型的吸附等温线类型,并且可以与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废糖蜜中分离甜菜碱,树脂动态吸附量最大为40mg/ml,吸附流速为40ml/min,盐酸洗脱浓度为1.5mol/L,洗脱速度为30ml/min进行解吸时,解吸率为33%,甜菜碱提取率为58%。结论: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甜菜碱的特性为从废糖蜜中提取分离甜菜碱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工艺操作简单、易行。

    2007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魔芋中神经酰胺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分析

    崔韶晖;姜波;关翔宇;程曦;范圣第;

    目的:从魔芋精粉中提取了一种神经酰胺类物质(Ceramide,Cer)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从魔芋精粉中提取神经酰胺类物质,进而用硅胶柱层析分离2次,再经二次重结晶纯化,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红外光谱(IR)对提取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C2-Cer(Sigma公司购买,纯度为98%)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从魔芋粉中提取的化合物为神经酰胺类物质。以不同浓度的C2-Cer作标准工作曲线,测定魔芋粉中神经酰胺类物质含量为0.026%(g/g)。结论:魔芋粉中含有神经酰胺类物质,并且含量较高,进一步揭示了魔芋的应用价值。

    2007年05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灵芝超微粉与普通粉薄层色谱及多糖含量对比研究

    黄建城;高玉琼;刘建华;刘昔辉;廖川;丁丽娜;

    目的:比较灵芝超微粉与普通粉的薄层色谱及多糖含量差异。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灵芝药材超微粉与普通粉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灵芝超微粉TLC色谱斑点较普通粉的色谱斑点深,超微粉多糖含量为2.9782%,普通粉多糖含量为0.7092%,超微粉较普通粉提高到4倍以上。结论:首次对灵芝超微粉与普通粉的薄层色谱及多糖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为有效控制灵芝超微粉的质量及深度研究提供依据。

    2007年05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毅坚;高旭红;付翠花;

    目的:研究放线菌这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对一株采集于云南西部土壤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发酵液经TLC分离纯化、高效液相分析检测、核磁共振和质谱测定。结果: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取了8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已经初步确定。结论:4个化合物中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两个具有抑菌活性。

    2007年05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天南星挥发性成分研究

    杨嘉;刘文炜;霍昕;高玉琼;刘建华;

    目的:研究天南星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间位甲酚(m-Cresol)5.31%,芫妥醇(Linalool L)3.69%,2,2’-次甲基呋喃(Furan,2,2’-Methylenebis)2.8%,2-糠基-5-甲基呋喃(2-Furfuryl-5-Methylfuran)2.52%,苯乙烯(Styrene)2.48%,2-烯丙基呋喃(Furan,2-(2-propenyl))2.15%,2-呋喃甲醇乙酸酯(2-Furanmethanol,acetate)2.12%。结论:52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007年05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开发与应用

  • 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叶娴;董海洲;侯汉学;邱立忠;王希功;

    目的: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赤藓糖醇高产菌株。方法:利用含50%葡萄糖的高渗培养基筛选出耐高渗酵母,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中多元醇的组成和含量,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由泰山养蜂场上采集的蜂蜜、花粉、蜂巢里筛选出13株单产赤藓糖醇的野生菌,其中7株赤藓糖醇产量高于20g/L。菌株K-23经初步鉴定为球拟酵母属,在含20%葡萄糖、1%酵母膏、0.1%尿素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44h后赤藓糖醇的浓度达46.8g/L,转化率达23.4%。结论:所获得的菌株K-23具有一定的赤藓糖醇生产能力,且具有产物单一的优良发酵性能,为该菌株的菌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2007年05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胞苷生产菌的选育

    盛春雷;丁庆豹;丁翠敏;欧伶;邱蔚然;

    目的:筛选得到胞苷发酵单位较高的菌株,并对发酵过程作初步研究。方法:以胞苷脱氨酶缺失枯草芽孢杆菌DOS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5-氟胞苷(5FCR+)和2-杂氮尿嘧啶抗性(2AU+)抗性筛选。结果:通过紫外诱变和抗性筛选得到突变株DOS7-2-1000-15,抗5-氟胞苷和2-杂氮尿嘧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800mg/L和1 000mg/L。同时检测了抗5-氟胞苷突变株中CTP合成酶的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2.4%,突变株DOS7-2-1000-15发酵过程结果为:36℃发酵72h能积累胞苷最高为3.5g/L。结论:筛选得到的突变株DOS7-2-1000-15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可稳定发酵。

    2007年05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丁二酮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动力学分析

    赵玲;王静云;包永明;付怡;刘伯实;安利佳;

    目的:筛选出稳定的高产丁二酮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发酵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原养型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编号CICC 1029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并结合亮氨酸平板和丁二酮平板筛选方法,获得耐高浓度底物——葡萄糖的高产丁二酮突变菌株,定名为UV-3,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代谢产物量,考察诱变前后菌株代谢途径中碳源的流向。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突变株UV-3细胞生长动力学、底物消耗动力学、丁二酮生成动力学模型,确定动力学方程。结果:突变株UV-3的丁二酮产量提高18.7倍,达到1.045g.L-1,乙偶姻产量降低48.4%,乙醇产量降低71.4%,乙酸产量提高34.6%,且遗传性质稳定。用实验数据对各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度均为98.5%以上。结论:紫外线是一种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的诱变方式。绘制了突变株UV-3的发酵曲线,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为优化丁二酮的生产工艺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007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脱氮菌株P6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李帆;荚荣;查诚;

    目的:从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维诺格拉斯基柱法分离出几种纯菌株,选取其中脱氮效果较好的一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生长的影响,用滴定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获得一脱氮菌株P6,初步推测该菌为产碱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9℃,初始pH值7.5以及摇床(100r/min)培养,且在温度29℃、废水的初始pH值11、接种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1.2g/150mL、添加乙酸钠浓度为0.1%、废水的氨氮浓度为600mg/L和摇床(100r/min)的条件下,3d后该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45%。结论:P6菌有一定的去除氨氮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2007年05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白腐菌菌体对染料的生物吸附脱色及机理研究

    颜克亮;田媛;王宏勋;张晓昱;

    目的:研究了白腐菌菌体吸附染料特性、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吸附热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系统地对菌体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白腐菌BP对不同类型的染料有不同的吸附效果,240min内染料RBBR脱色率能达82.35%。菌体对RBBR的合适吸附条件为:温度28℃、转速100r/min、菌体粒径小于60目。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式,为多分子层吸附。菌体吸附染料主要通过菌体表面的羟基、羧基、胺基及磷酸基团与染料分子以共价键、离子交换或氢键结合来进行。结论:利用白腐菌菌体能有效的对部分染料进行吸附脱色。

    2007年05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玉米水解糖液体培养灵芝发酵条件的优化

    臧晋;肖连冬;黄开勋;

    目的:优化液体培养灵芝的发酵条件,提高多糖产量。方法:采用玉米水解糖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赤芝G22菌株液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多糖产量的发酵温度、摇床转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多糖高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基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144 h。结论:通过优化液体发酵条件,可显著提高灵芝多糖的产量。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液体培养G22菌株,灵芝总多糖产量由1.851g/L提高到2.439g/L,提高了31.0%。

    2007年05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pH值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中心碳代谢的影响

    胡秋龙;郑宗明;刘灿明;郝健;刘德华;

    目的: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时,pH值对于产物谱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将研究不同pH值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中心碳代谢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控制发酵pH值,用5L Braun发酵罐进行批次发酵,分析发酵过程中产物时序性合成的特性。结果:pH 6.2到7.4适合菌体生长;不同pH值对于葡萄糖消耗无明显差异;pH6.8时能在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水平的甘油比消耗速率;在偏碱性条件下,有机酸丁二酸、乳酸、乙酸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增大;而2,3-丁二醇在偏碱性的pH7.4和8.0时根本不能合成。pH6.8时1,3-丙二醇的得率最大,不同pH条件下碳回收率相当。结论:证明了pH值对K. pneumoniae中心碳代谢具有显著影响,不同产物呈现不同的合成动力学特性,其详细机理有带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7年05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金属元素对No.24菌株生长及发酵产物活性的影响

    龙建友;唐世荣;朱剑飞;吴文君;

    目的:测定不同金属元素对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生长及发酵产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管碟法测定添加不同金属元素后,No.24菌株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元素对No.24菌株的生长及发酵产物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g2+、Ag2+和Pb2+能强烈抑制该菌的生长,Au2+、Sr2+、Co2+、Mo2+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长量略低于对照;Mn2+、Ba2+、Zn2+、Cu2+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Ca2+、Mg2+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体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在0.001mol/L的浓度下,在培养基中加入Co2+、Au2+、Sr2+,其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4.67%、55.10%和61.95%;Ag2+、Hg2+和Pb2+能强烈抑制该菌菌体生长;Ca2+和Mg2+则对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添加0.001mol/L、0.002mol/L的Mg2+时其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分别提高到136.36%和154.55%;当培养基中添加0.001mol/L0、.002mol/L的Ca2+时其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分别提高到122.73%和145.45%;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Mg2+和Ca2+时,且浓度为Mg2+0.002mol/L+Ca2+0.003mol/L时,其发酵产物的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40mm,与对照相比,其活性提高到了181.82%,生物量提高到了162.18%。

    2007年05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异叶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余江柳;艾来提·苏里坦;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异叶青兰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优化异叶青兰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异叶青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70%左右,料液比为1∶40,回流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5h。根据实验测得的异叶青兰花的总黄酮含量为27.4110mg/g。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最佳条件适合批量生产中该药材的提取。

    2007年05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猴头多糖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宋扬;周顺新;

    目的:确定适合于猴头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以液体发酵生产的猴头菌丝为材料,提取猴头菌丝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多糖纯品。结果:猴头菌丝粗多糖采用Sevag法除蛋白的次数应该控制在5~8次,而且Sevag法除蛋白所得的HMP,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初步纯化,多糖主要分布在蒸馏水洗脱部分,命名为HMPⅠ,其含量为67.5%;HMPⅠ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两个组分:HMPⅠa、HMPⅠb;HMPⅠa为多糖主要组分,含量为71.8%;HMPⅠa经纯度鉴定为多糖纯品。结论:DEAE-纤维素柱层析结合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的纯化方法,可以获得猴头多糖纯品。

    2007年05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利用混合厌氧堆肥进行污水处理的研究

    顾丹;王颖;赵华;

    目的:采用堆肥技术处理城市污泥以实现城市污泥的农用资源化进行了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污泥与粉煤灰混合厌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铜稳定化的效果,分别按照污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1∶1;3∶1和4∶1进行混合,在常温下进行厌氧堆肥17d。结果:实验表明污泥与粉煤灰3∶1混合堆肥过程中铜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结论:堆肥过程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2007年05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专题综述

  • 酵母基因中断技术研究进展

    郭亭;梁达奉;张远平;

    综述酵母基因中断技术(gene disruption)自创立以来的不断改进与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更新,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已经实现了目标基因的精确缺失、多重中断、无痕中断等,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酵母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7年05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增殖型腺病毒的改良及应用

    陈琳;薛绪潮;

    增殖型腺病毒能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裂解肿瘤细胞,释放出的子代病毒再感染邻近肿瘤细胞直至完全杀灭肿瘤,却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同时,增殖型腺病毒还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可通过病毒自身增殖提高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从而更高效率地表达外源性治疗基因,增强抗肿瘤效应。本文着重介绍增殖型腺病毒载体改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增殖型腺病毒的发展有所帮助。

    2007年05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魔芋飞粉高F值寡肽的开发利用

    李敏;赵珊珊;

    高F值寡肽是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其中支链氨基酸含量高于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低聚肽。该文阐述了高F值寡肽的生理功能及其研究动向,并根据魔芋飞粉氨基酸组成中支链氨基酸含量高于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对其进行了高F值寡肽的研究开发。

    2007年05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FISH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李冰冰;肖波;李蓓;

    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诊断和评价。利用FISH技术在环境样品上直接原位杂交,不仅可测定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丰度,而且可原位分析它们的空间及数量分布。在环境生物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7年05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