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 苏云金杆菌几丁质酶新基因的筛选和全长基因的扩增

    林毅,关雄

    以煮沸冻融法制备PCR扩增模板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几丁质酶基因特异引物进行 15个Bt血清变种的扩增分析 ,获得 9个几丁质酶全长基因扩增产物。经克隆和序列测定 ,从Btserovar.entomocidusHD10 9、Btserovar.canadensisHD2 2 4、Btserovar.alestiHD16和Btserovar.toumanoffiHD2 0 1等 4个菌株中分离了几丁质酶新基因

    2004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Bacillus subtilis WHNB02植酸酶phy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吴琦,王红宁,胡勇,邹立扣

    采用PCR法获得产植酸酶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WHNB0 2株植酸酶的全长phyC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pUC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 115 2bp ,编码一个 383个氨基酸的多肽 ,信号肽切割位点位于第 2 6个氨基酸残基之后。系统进化树表明 ,来源于 7株芽孢杆菌的植酸酶在遗传上分为两大类。将BacillussubtilisWHNB0 2植酸酶phyC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中登录 ,登录号分别为AF2 2 0 0 75和AA0 4 3434.1。

    2004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张志珍,刘智慧

    目的 :克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 - 1突变体 (2 Gly -hGLP - 1)基因 ,高效表达GST - 2 Gly -hGLP - 1融合蛋白。方法 :在获得重组hGLP - 1基因工程菌基础上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其第 2位丙氨酸为甘氨酸 ,经酶切克隆于pGEM - 7z(+)载体中 ,构建pGEM - 7z(+) / 2 Gly -hGLP - 1克隆载体 ,双酶切鉴定后把2 Gly-hGLP - 1基因定向插入pGEX - 4T - 3多克隆位点 ,构建pGEX- 4T - 3/ 2 Gly-hGLP - 1融合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 ,证明2 Gly-hGLP - 1基因已克隆到pGEX - 4T - 3载体中。SDS -PAGE和凝胶扫描分析 ,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 ,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 9.7%。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在 95 %以上 ,免疫印迹证实 ,该融合蛋白可被特异性hGLP - 1(7- 37)抗体所识别。结论 :为产业化规模制备hGLP - 1突变体提供技术线路

    2004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IL-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杨立泉,吴文芳,时成波,吕安国,冯家勋,柏学亮

    目的 :IL - 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方法 :分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2 2 7Ala、B基因的两端克隆上两个酶切位点HindⅢ ,KpnⅠ。将IL - 2基因突变 ,设计一段linker使之分别与SEA2 2 7Ala和SEB相连并克隆到PET表达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DH5α(DE3) -Pass中表达。结果 :表达的蛋白占总蛋白 15 %。结论 :IL - 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2004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沼泽红假单胞菌偶氮还原酶新基因的克隆表达

    李可,张肇铭,刘晓辉,熊琦,裴雁曦

    前期实验证明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domonaspalustris)对偶氮染料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通过PCR扩增 ,从该菌质粒DNA中扩增获得了一条未登录新基因PAR - 1。将该基因构建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 - 4T - 1,通过IPTG诱导 ,进行原核蛋白表达 ,SDS -PAGE电泳显示 ,有约 4 8kD融合蛋白表达。对经诱导的大肠杆菌 (BL2 1)进行偶氮染料脱色试验 ,检测到轻微脱色活性

    2004年03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家蚕耐氟基因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克隆

    徐庆刚,陈克平,姚勤,陆健

    为获得家蚕耐氟基因的分子标记 ,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高敏感品种 733新为材料 ,并构建了其近等基因系 ,采用 30 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 ,获得了与家蚕耐氟性有关的一个分子标记 ,此标记由引物S2 5 0扩增得到 ,并在F2代分离个体中得到验证 ,证明了此分子标记的可靠性 ,进而将此标记克隆进T载体pMD - 18中 ,完成了测序 ,分析发现此序列是未有报道的新序列

    2004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植酸酶phyC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E.coli中的表达

    邹立扣,王红宁,吴琦,赵海霞

    以phyC -PUC18-T为模板 ,扩增出枯草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phyC基因 ,克隆至T载体中 ,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重组入谷胱甘肽S -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 - 4T - 1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重组质粒在宿主JM10 9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传代 4 5次基本保持稳定 ,0 1mMIPTG诱导后酶活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SDS -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表达条带 ,相对分子量 (Mr)为 6 9kD ,30℃诱导 3h后 ,表达的目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4 7 4 %。

    2004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单文娟,张富春,刘忠渊,朱馨蕾

    本研究通过酵母Pichiapastoris系统表达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 3(lZP3)蛋白 ,获得控制害鼠生育研究的抗原物质。根据本实验室克隆获得的lZP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并分别在 5’引物和 3’引物中引入了EcoRI和XbaI酶切位点。经PCR扩增 ,将lZP3克隆至穿梭质粒pSuperY上 ,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pSuperY -lZP3经线性化后 ,采用电激法将重组穿梭质粒转入酵母SMD116 8菌株中 ,Zeocin+筛选阳性克隆 ,经小瓶发酵后 ,取上清作SDS -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 ,结果表明lZP3在酵母中得到了成功表达 ,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 5 5kD ,为lZP3免疫不育控制鼠害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抗原

    2004年0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卜云萍,李明春,胡国武,邢来君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高山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4 3和黑农37品种中。经农杆菌浸染和共培养后 ,在含 5 0mg/L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连续筛选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通过GC -MS对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色谱分析 ,结果表明 ,产生了γ -亚麻酸 ,其含量最高可达 18.2 3%。

    2004年0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新扬州鸡DNA指纹J带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盛浩伟,王金玉,戴国俊,易洪琴,王志跃,OlowofesoOlajide

    以EAV(禽内原性反转录病毒片段 )为探针 ,EcoRI为限制性内切酶 ,对新扬州鸡DNA指纹图谱进行了的研究。结果表明 :DNA指纹J带在新扬州鸡上存在 ,并对新扬州鸡早期增重具有减效效应 ,可作为新扬州鸡早期增重的遗传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2004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春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姜淑梅,孙霞,胡尚连,李文雄

    利用RAPD技术检测春小麦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 ,对培养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检测结果表明 ,在小麦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中 ,RAPD谱带发生变化 ,表明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分子水平变异 ,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变异特点 :杂交F2 代幼穗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发生变异的频率高于遗传稳定品种幼穗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培养 75d时 ,在RAPD电泳图谱反映出高频率的亲本谱带缺失和非亲本谱带增加。不同基因型或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中出现了相同的变异。与愈伤组织相比 ,再生植株中检测到的变异频率更高。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 ,即使表型上没有观察到变异 ,但从RAPD图谱上却反映出变异的发生。表明RAPD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检测组织培养每个阶段出现的DNA水平变异

    2004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RAPD技术用于昆虫离体细胞鉴定的初步探讨

    邱彤,李婷,吴刚,杜曼丽,蒋才富,刘凯于,余泽华

    探讨利用RAPD技术对昆虫离体培养进行快速鉴定的可能性。实验中所选用的细胞材料是美国棉铃虫 (HeliothisZea)细胞株Hz—AM3 (简称Hz)、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株BTI—TN5B1- 4 (简称 5B1)、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卵巢细胞株SL1,利用RAPD技术找出三种细胞的差异条带 ,从而证明RAPD技术在昆虫离体细胞的快速鉴定中很有前景

    2004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从荞麦中提取总RNA的有效方法

    李玉英,王转花,张政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的从荞麦中提取总RNA的方法。经SDS、KAc和异丙醇等常规试剂提取高纯度的荞麦RNA ,对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 ,其 2 8SRNA与 18SRNA的比值约为 2∶1,紫外吸收值A2 60 /A2 80 为 1.91- 2 .0 6 ,产率为 6 9.2 - 87.5 μgRNA/g植物材料。用该法提取的总RNA可满足RT -PCR和cDNA文库构建等的需要 ,是一种高效的荞麦RNA提取法

    2004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固定化胰蛋白酶的快速制备

    周蕊,余蓉,杨继虞

    目的 :快速制备高活力的固定化胰蛋白酶 ,用于转肽反应。方法 :将壳聚糖与硅胶搅拌均匀 ,同时用戊二醛进行活化制成活化载体 ,再通过交联反应将胰蛋白酶固定至载体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用正交法进行优化。结果 :用快速工艺制得的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活力单位为 5 990 .5U/g,活力回收为 16 .7% ,整个制备过程耗时 2 1h。结论 :快速工艺的制备过程较之改进前更为快捷简便 ,制备的固定化胰蛋白酶活力单位显著提高 ,利于工业应用

    2004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大孔吸附树脂固定猪胰脂酶的初步研究

    王海雄,吴侯,翁新楚

    目的 :为促进脂肪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对以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的猪胰脂酶固定进行了研究。方法 :以吸附法固定 ,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吸附条件对固定的影响。按Eadie -Hofstee法测定了固定化酶及游离酶的表观米氏常数 ,并具体研究了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质。结果 :固定化酶的比酯交换能力比游离酶上升 6倍 ;最优的吸附条件为 :pH7.0 ,酶加量30 0mg/g,水分含量 2 0 % ;吸附时间 4h ;固定化酶在含水量 10 %时可稳定操作 5批次 ;同时固定化酶有比游离酶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 :以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对猪胰脂酶进行固定是可行的 ;与游离酶相比 ,所得固定化酶有着更高的比酯交换能力和更好的稳定性 ,更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004年03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黑小麦与普通小麦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马文丽,杨杰

    以小麦作对照 ,系统研究了 2种黑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 ,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 2种黑小麦的幼苗生长不同时期根、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显示 :黑小麦POD酶活性高于小麦。黑小麦POD同工酶谱与小麦差异明显 ,且在幼苗生长不同时期变化显著。幼根与幼芽中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动态具有明显差异

    2004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正交设计法在刺叶墙藓原代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玄雪梅,王艳,蔡伟民

    以从新疆采集的刺叶墙藓 (Tortuladesertorum)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刺叶墙藓的原代组织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从而找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 :Hogland +2 2 5× 10 -7mg/L 6 -BA +0 .5mg/LNAA +1.73× 10 -5mg/LGA3 +0 .5mg/L 2 ,4 -D +0 .1%葡萄糖 +1%琼脂

    2004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东北梅花鹿再生茸之胆固醇、神经磷脂、脑磷脂定性研究

    赫俊峰,朱世兵,刘应竹,王健飞

    为了弄清楚东北梅花鹿再生茸中是否含有胆固醇、神经磷脂、脑磷脂 ,将制得的东北梅花鹿再生茸精用萃取、离心、薄层层析法 (TLC)等方法进行其成分鉴定。经过乙醚、乙醇 (5 0 % )的萃取、过滤和沉淀 ,三次薄层层析法 ,实验证明 :东北梅花鹿再生茸和头茬茸一致 ,均含有此三种物质

    2004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肌苷产生菌guaA基因的修饰

    朱晓宏,柏建新,张一平,王红连,邓崇亮

    由于肌苷生产菌枯草杆菌JSIM - 10 19,腺嘌呤缺陷 ,但黄嘌呤并不缺陷。以鸟苷产生菌枯草杆菌JSIM -G - 5 18为供体菌 ,得到编码IMP脱氢酶的guaA基因。并用氯氨苄抗性基因插入guaA基因 ,使之不产生活性IMP脱氢酶 ,从而可制备黄嘌呤缺陷的新菌株 ,从而可以制备肌苷产量高于JSIM - 10 19的新菌株

    2004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

    刘晔,刘庆军

    目的 :从大庆油田油水样中分离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方法 :利用富集培养、血平板筛选、摇瓶原油乳化实验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结果 :D2菌株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结论 :经初步鉴定D2菌株是产脂肽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 ,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增溶效果

    2004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牛血清白蛋白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化学修饰

    滕利荣,逯家辉,王婧,赖春娥,籍月彤,尹震,王亚军,吴敏,刘兰英

    目的 :通过化学修饰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稳定性 ,考察金属离子在不同浓度下对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 ,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将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化学修饰 ,得到SOD的修饰酶。对比研究三种SOD∶修饰酶 ,混合酶及天然酶的理化性质。结果 :修饰酶等电点降低 ,对温度、pH的稳定性较天然酶有很大提高 ,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也表现出很强的耐水解性。二价离子Mg2 + 、Mn2 + 对三种SOD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Ca2 + 、Zn2 + 、Cu2 + 对修饰酶活力有激活作用 ,一价离子K+ 对三种OSD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修饰酶较天然酶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加入Ca2 + 、Zn2 + 、Cu2 +可提高修饰酶的活力

    2004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鸡冠花红色素的稳定化研究

    曾卫军,彭宇,雪哈拉·哈布丁,彭子模

    以鸡冠花 (CelosiacristataL .)红色素为实验材料 ,从色素稳定剂的预选、稳定剂的组合、稳定剂的各组分用量的确定 ,以及加入稳定剂后 ,温度、光照、pH值、还原剂、氧化剂、蔗糖、防腐剂、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稳定剂配方以 0 .0 6 %柠檬酸 +0 .0 3%单宁酸 +0 .0 2 %泛酸钙的组合为最佳 ;加入稳定剂后 ,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色素对温度、光照、氧化剂、低浓度还原剂、Fe3 + 与Fe2 + 的耐受性 ,但色素对pH值、蔗糖、防腐剂和Cu2 + 的耐受性却未见提高

    2004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鸡冠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研究

    李进,彭宇,彭子模,宋旭红,时德红

    目的 :应用卫生毒理学原理 ,对鸡冠花 (CelosiacristataL.)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As、Pb、Hg和Cu进行检测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 :鸡冠花色素粗品、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中 ,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鸡冠花色素粗品属于无毒级物质 ;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为实际无毒级物质。而且毒理学试验检测表明 :均呈阴性 ,无致突变性。结论 :鸡冠花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可以作为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使用

    2004年03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酵母多糖的提取及其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火村英,周国勤,杜宣

    以啤酒酵母为试验材料 ,采用化学抽提法可获得水溶性的酵母多糖复合物 ,经测定其多糖含量为 76 .2 %。应用投饲和注射两种不同的摄入方式 ,酵母多糖均可促使受试鱼类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上升 (P <0 .0 5 )。不同的是注射的方式见效快 ,但持续性和稳定性较投饵的方式要差一些。结果表明 ,酵母多糖可明显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004年03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假蜜环菌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刘大岭,张静,冉艳红,梁郁强,谢春芳,姚冬生

    对该真菌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工业化发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改变碳源、氮源、无机元素和C/N比对该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情况 ,包括测量各培养条件下耗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 ,观察菌体的生长形态等等。结果 :假蜜环菌的菌丝产量在第 6d可达到最大值 ,其后会逐渐降低 ,并伴有溶菌的现象发生。在培养初期加入微量钴元素有利于刺激糖代谢提高菌体对糖的利用率 ,其作用主要是缩短延滞期。进入指数生长期后连续补加碳源有利于菌体迅速生长。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 :葡萄糖 1%和蔗糖 1%为碳源 ,以酵母浸膏 1%为氮源 ,KH2 PO40 1% ,MgSO40 0 5 %Z ,元素钴适量。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6d后菌丝生长状态已达到最佳 ,在此条件下搅拌发酵培养可收获 2 0mg/ml(干重 )的菌丝体

    2004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白腐菌产锰过氧化物酶培养基的优化

    杨晓宽,杜连祥,路福平

    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 5 .776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产胞外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低。为了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活力 ,对初始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和含量 ,吐温 80添加量 ,Mn2 + 终浓度 ,静置培养温度、时间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酶活力 ,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限氮高锰培养基中产生较高的锰过氧化物酶。静置液体培养的优化条件是 :葡萄糖 10g/L ;酒石酸铵 2mmol/L ;吐温 80 1g/L ;Mn2 + 9.9μg/L ;于 34℃静置培养 5d;产MnP活力达 12 0 0U/L ,比优化前提高了近 17倍

    2004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链霉菌Strs-2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及部分性质研究

    朱启忠,张法忠,韩晓弟,赵宏

    通过碳氮源对链霉菌Strs- 2产胞外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得出其适宜培养基为 (g/L) :含半纤维素 2 0 ,(NH4) 2 SO44.0 ,KH2 PO41.0 ,MgSO4·7H2 O 0 .5 ,NaCl0 .3,CaCO3 1.0。用DNS法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其最适pH值为 6 .5 ,最适反应温度为5 5℃ ;Na+ 、K+ 、Ca2 + 、Mg2 + 等离子对酶有激活作用 ,而Zn2 + 、Ag+ 、Fe3 + 和Cu2 + 离子则抑制酶的活性

    2004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碱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

    许君,任艳丽,陈红歌,张世敏,许世朋,贾新成

    从某造纸厂分别采集排水沟及厂区附近的土样 ,用透明圈法筛选到了 4 0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 ,经过复筛得到 1株产酶稳定性及酶活都较高的细菌HNX0 1。其产酶的最适条件为 :6 %玉米芯、1%麸皮、0 .1%NH4Cl、0 .1%NaNO3 、1%K2 HPO4、0 .2 %土温 80、5mmol/LFeCl3 、pH8.0、接种量为 3%、2 5 0ml三角瓶装 5 0ml。在上述培养基中 37℃、2 2 0r/min培养 2 4h ,木聚糖酶酶活力可达 198.4IU/ml

    2004年03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生物有机肥料对人参重茬栽培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郭春景,关兆红,李玉文,杨旭升,王凤友

    在人参重茬栽培地施用人参重茬剂和生物有机肥料 ,以改善其土壤微生态环境 ,提高人参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 :人参重茬剂可以抑制人参锈斑和腐烂现象 ,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改善人参重茬栽培地的微生物数量、pH值、有机质及速效N、P、K等微生态指标 ,使人参的产量提高 10 - 30 % ,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2004年0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大葱成熟胚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盛艳萍,杨建平,齐宪磊,张松,姜璐琰

    以大葱成熟胚为外植体 ,就激素浓度对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2 ,4 -D(1 0mg/L- 2 .0mg/L) +6 -BA(0 5mg/L - 2 .0mg/L)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组合范围 ,不定芽的诱导以 6 -BA(1 0mg/L - 2 .0mg/L) +NAA )6 5mg/L效果最好。不定芽在MS0 上可正常生根 ,发育成完整植株

    2004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不同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毒素的钝化研究

    李梅云,高家合,李天飞,张有平,朱恩稳

    为确定几种不同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菌产生的毒素毒性的影响 ,作者采用摩擦接种处理法、浇根处理法、种子根处理法 3种生物测定方法 ,确定了以烟草种子根处理法作为烟草赤星病菌的毒性测定方法。用 6种化合物分别以 5种不同浓度与AT毒素混合接种 ,根长测定结果表明 :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锰和柠檬酸在 0 .0 2 - 2 0mg/mL浓度范围内、钼酸钠在 0 .0 2 - 2mg/mL浓度范围内对对烟草赤星病菌毒素有明显钝化作用 ;所有处理中钼酸钠 0 .0 2mg/mL、柠檬酸 0 .0 2mg/m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其次为钼酸钠 0 .2mg/mL处理浓度

    2004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芽孢杆菌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王玉霞,李晶,张淑梅,王佳龙,赵晓宇,赵晓祥

    枯草芽孢杆菌B2 9从黄瓜根际土壤分离 ,经实验室平板抑菌活性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 ,发现该菌对黄瓜根腐病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温室防效达 79 7% - 83 3% ,且对瓜苗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2004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两种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含量研究

    吴垠,谷丽

    利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就光照周期、光质和通气速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在亮暗比分别为 12L∶12D和 18L∶6D时生长最快 ,在 18L∶6D下两种微藻多糖含量较高 ;(2 )不同光质比较 ,叉鞭金藻在蓝光、红光下 ,盐藻在红光、白光下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多糖含量 ;(3) 6 0 0ml/min的通气速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2004年0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饲喂外源性DNA对小鼠体内LPO和Lf生成的影响

    王俊云,彭健,刘润芝

    目的 :探讨外源性DNA对体内LPO和Lf生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外源性DNA和VE定时定量喂养小鼠 ,测定和比较小鼠体内LPO、Lf含量变化。结果 :外源性DNA与VE一样 ,有效地降低了小鼠体内LPO、Lf含量 ,对肝、心脏的作用较对脑组织明显 ,高剂量DNA抑制效果强于低剂量DNA。结论 :外源性DNA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 ,对动物体内LPO、Lf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2004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人免疫球蛋白制造工艺改进的研究

    杨红育,聂荣国,陈维金,张宏超,陈立新,孙延国,辛毅,庄茂欣,张艳玲,刘淑英

    目的 :提高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热稳定性 ,缩短生产周期。方法 :在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CohnⅡ的溶解液进行一步提纯 ,即进行一步乙醇冷沉淀 ,去除脂蛋白等杂蛋白。结果 :改进后的生产工艺 ,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由原来的 90 %左右提高到98%左右 ,热稳定都有很大提高 ,5 7℃ 4h后略现乳光略加重 ,无凝胶化、无絮状物产生 ,制品成品检定合格即可发出 ,无须放置 ,缩短了生产周期。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效果显著 ,工艺可行

    2004年03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SNPs基因分型技术

    高爱保,肖剑,吴登俊

    介绍了SNP的概念、特点 ,集中讨论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 ,并对目前SNP在遗传图的绘制、疾病防治、药物设计及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4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遗传转化的研究

    樊永红,毛培宏,金湘,曾宪贤

    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转移的方法已成为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探讨了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转移的原理、应用及其前景

    2004年03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微阵列生物芯片技术

    包日月,刘之景,王克逸

    综述了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原理以及应用 ,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2004年03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奚新伟,王佳龙,赵晓宇

    2004年0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进展

    汪恒英,周守标,常志州,马艳,秦卫华

    源于多管水母属 (AequoriaVictoria)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 ,该文对GFP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2004年03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

    刘忠渊,张富春,王芸,毛新芳

    抗冻蛋白是具有热滞活性 ,能结合并抑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的重结晶的一类蛋白质。近几年来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昆虫抗冻蛋白的结构特点、抗冻活性、作用机制 ,并讨论了抗冻蛋白在食品工业、医学、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 ,昆虫抗冻蛋白虽然结构呈多样性 ,但有很多关键的残基具有保守性 ,对维持抗冻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冻蛋白是由多基因家簇编码的。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吸附 -抑制机制 ,抗冻蛋白依靠氢键吸附到冰晶格 ,抑制冰晶生长 ;昆虫抗冻蛋白的应用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2004年03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IFN-γ介导的信号转导及其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杨玉英,曹殿军

    综述干扰素 -γ(IFN -γ)在信号传递及其抗微生物感染及免疫调节作用

    2004年0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

    李福,王普,李荣贵

    对有机溶剂 /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综述 ,主要包括有机溶剂 /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生物转化的特征、有机溶剂的选择、细胞的固定化、影响甾体激素转化率的因素以及反应器的设计等。

    2004年03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