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赵志军,许崇波,曾瑾,邓光存,王玉炯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 1.2kb的α毒素基因。通过T4 DNA连接酶 ,将纯化的PCR产物与载体pGEM -T连接 ,转化至受体菌JM10 9中。经NcoI EcoRI和BamHI EcoRI双酶切分析 ,证明重组质粒pXCPA0 2中含有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全基因。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明确了克隆的α毒素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连接向位且核苷酸序列是正确的。

    2003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农杆菌介导籼稻优良恢复系bar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

    饶志明,黄英金,肖晗,刘宜柏,孙宗修

    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 ,成功地将含有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bar基因导入籼稻幼胚来源的愈伤组织 ,获得籼稻优良恢复系T4 6 1、R4 0 2和 75 2三个品种 (系 )共 4 7个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检测到bar基因的整合。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Basta除草剂抗性鉴定表现出分离 ,且大多为 1- 2个整合位点的孟德尔方式遗传。结果表明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可以有效且可靠地转化籼稻。

    2003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YFP-CD18融合蛋白在U937细胞株中的表达与鉴定

    严鸣,毛积芳,钟纪根,何健,朱秋峰,徐仁宝

    目的 :构建并表达Mac - 1的β链CD18与黄色荧光蛋白 (YFP)的融合蛋白YFP -CD18,为进一步直视研究Mac- 1在白细胞内的分布、走向及归宿提供物质条件。方法 :首先将CD18的全长cDNA与pEYFP -C1进行酶切 ,构建YFP与CD18的N末端连接的表达载体 ,并将其转染至U937细胞株中进行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成功后的U937细胞黄色荧光是否存在 ,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PMA刺激后YFP -CD18活化后可否由胞浆内转位至膜上和测定PMA活化前后转染的U937细胞与其配基ICAM - 1粘附活性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鉴定。结果 :经酶切鉴定 ,pYFP -CD18构建正确 ,转染U937细胞株后 ,可见YFP -CD18融合蛋白发出的黄色荧光。结论 :构建完成YFP -CD18融合基因并可以在U937细胞株中进行表达。

    200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重组幽门螺杆菌ureA,ureB低温表达、纯化及抗原鉴定

    翁康生,廖萍,周名权,吕小枫,陆晔,刘国星

    目的 :建立经济有效的方法 ,从大肠杆菌表达、纯化重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A、B亚单位。方法 :含重组表达质粒pGEX- 2T ureA ,pGEX - 2T ureB大肠杆菌分别在不同浓度IPTG、不同温度条件下作诱导培养 ,以SDS -PAGE分析表达产物 ,采用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表达产物 ,以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对纯化产物作抗原性分析鉴定。结果 :IPTG诱导浓度为 0 .1mmol L ;诱导温度为 2 8℃ ,含重组质粒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GST -ureA、GST -ureB各约占总表达产物的 78%和87%。经亲和层析 ,得纯度 90 %以上的GST -ureA约为 14mg L ,GST -ureB约为 18mg L ;融合蛋白呈ureA、ureB抗原性反应。结论 :建立了低温诱导及纯化高纯度ureA、ureB基因表达产物的方法 ,所得纯化产物具有ureA、ureB抗原活性 ,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2003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人微管结合蛋白4微管结合区的体外表达

    孙剑

    目的 :构建表达人微管结合蛋白 4微管结合区 (Microtubule -bindingdomain ,MTB)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方法 :将 1.2 7Kb编码MTB的DNA片段按正确方向亚克隆到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 - 3a。得到表达质粒JS3,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结果 :IPTG诱导下 ,表达产物的SDS -PAGE分子量大约是 4 0kD ,并能被抗MAP4抗体特异地识别。此外 ,重组MTB蛋白能在体外结合微管。结论 :人微管结合蛋白 4微管结合区具有微管结合活性。

    2003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正、反杂交二西蜂及其父、母本DNA基因组的多态性研究

    戴英,陆挺,张高川,蒋滢,葛风晨,薛运波

    使用RAPD -PCR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 ,分析了正杂交松丹一号西蜂 ,反杂交松丹二号西蜂及其父、母本的DNA多态性 ,结果正杂交松丹一号西蜂 ,反杂交松丹二号西蜂及其父、母本的DNA多态性均有明显的差别 ,这说明通过正杂交松丹一号与反杂交松丹二号的DNA分子发生了变异。

    2003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D3S1358、D21S11和FGA复合扩增系统的研究

    范晶,许杨,熊勇华,胡娜,杨辉

    目的 :研究D3S135 8、D2 1S11和FGA3个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的最佳体系。方法 :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复合扩增最佳反应条件 ,然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显带技术检测扩增片段。结果 :获得复合扩增条件各反应因素较为满意的参数。

    2003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同步化培养后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总RNA含量的变化

    刘士德,张建华,徐丁丁,胡章立,邢苗

    为了探索莱茵衣藻经光 暗同步化培养后的细胞生长和总RNA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检测了 16h光 8h暗同步化培养后莱茵衣藻的生物量和总RN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同步化培养结束后的前 2 8h ,莱茵衣藻的生物量呈现有节律的阶梯增长 ;在同步化培养结束后的 2 8~ 4 8h ,这种阶梯式增长方式逐步消失。在同步化培养结束后的前 2 4h,总RNA含量呈现有节律的峰—谷—峰变化 ;在同步化培养结束后的 2 4~ 4 8h ,这种变化幅度逐步减小 ,节律周期也逐步缩短。对比同步化培养后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总RNA含量的变化可以得出 ,同步化培养后莱茵衣藻的同步化节律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时间 ;但随着连续光培养时间的延长 ,这种节律逐步消失。通过测定生物量和总RNA含量的变化可以跟踪同步化培养后莱茵衣藻的同步化变化。

    2003年04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

    张莉滟,张德纯

    目的 :通过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氧双岐杆菌 ,以解决双歧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Mutanolysin分别制备长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 ,在电场作用下诱导长双歧杆菌原生质体和经 5 6℃热灭活 30min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 ,并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菌株。结果 :成功地构建出几株较为稳定的兼具长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融合菌株。其中融合株F2具有良好的耐氧性 ,且能在有氧、CO2 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 ,有利于对双歧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2003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酶法拆分生物素中间体及其反应条件的优化

    付晓陆,叶海仁,汪钊

    探讨多种具有水解酯键的商品化酶作用于生物素中间体 1(1H -呋喃 [3,4 -d]并咪唑 - 6 -氢 - 1,3-二苄基 - 2 ,4 - 二酮 )的两种异构体 ,在水 -有机相中进行选择性水解结果并进行了活性比较 ,从而找到一种活性较高的中性脂肪酶。最后对该酶最佳反应条件 (水 有机相体积比、有机溶剂的选择、温度、pH值 )作了研究 ,并建立快速鉴定两种异构体的方法。该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在 5 0ml苯或甲苯为介质 ,加水 6ml,35℃pH 7,反应 6h ,产物的EE值为 99%。

    2003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一种改进的禽类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孙杰,赵宗胜,李大全,李岩

    介绍一种碱变性法从禽类脏器中提取大量线粒体DNA ,比较了从不同脏器提取mtDNA的难易程度和得率 ,结果表明 :肝脏、脾脏的匀浆操作易于心脏 ,且肝脏的得率高于心脏、更高于脾脏 ;同时对影响mtDNA产量和质量的匀浆速度和次数、差速离心速度、溶液Ⅱ中SDS含量及溶液pH值等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禽类脏器mtDNA提取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建立了一种从禽类脏器中有效制备mtDNA的方法。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得到的mtDNA可以满足限制性酶切实验的要求。

    2003年04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除草剂2,4-D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许艇,邵晓龙,李季

    目的是制备特异性的 2 ,4 -D多克隆抗体。用活性酯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 2 ,4 -D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和卵清蛋白 (OVA)共价偶联 ;以 2 ,4 -D—BSA作免疫原免疫两只新西兰白兔 ;以 2 ,4 -D—OVA包被 96孔酶标板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和竞争性ELISA法检测 2 ,4 -D。结果显示 :2 ,4 -D与BSA和OVA的偶联比率分别为 32∶1和18∶1,抗血清效价 >6 .4× 10 5,在优化条件下 2 ,4 -D的最低检测限达 37ng mL。实验成功地制备了 2 ,4 -D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为其ELISA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2003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细胞固定化载体比表面的测定

    龙中儿,黄运红,蔡昭铃,丛威,欧阳藩

    为了衡量细胞固定化载体的性能 ,基于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利用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在固形物表面的吸附倾向 ,建立了用于测定细胞固定化载体比表面的“动态染料吸附法”。方法学考察时以PVA -海藻酸钠的混合载体为例 ,结果表明四批次测量同一载体比表面的结果变异系数为 5 .5 % ,测量的载体比表面能精确反映载体内PVA ,或是海藻酸钠浓度的变化 ,说明方法重复性好 ,灵敏度高。同时讨论了文献中“染料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不足。

    2003年0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可溶性蛋白毛细管电泳分离

    蒋继宏,黄小花,华栋,陈凤美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分析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salina)可溶性蛋白的方法。方法 :河北永年石英毛细管柱5 7cmi.d× 75 μmo.d ;有效长度 5 0cm。运行缓冲液 :5 0mmol·L- 1 pH7.2磷酸缓冲液 ;分离电压 :2 0KV ;运行温度 :2 0°C ;分离时间 :2 0min ;检测波长 :2 80nm ;压力进样 ,5MPa× 10s。结果 :所建立的毛细管分离分析方法将 10多种盐生杜氏藻可溶性蛋白有效分离 ,迁移时间及峰高重现性分别小于 2 %及 10 %。结论 :所建立的毛细管分离分析方法简单、方便价廉和快速。

    2003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双向电泳技术应用于消化道粘膜组织并优化

    李新华,王波涛,张万岱,肖冰,张振书

    目的 :初步建立并优化了组织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电泳技术 ,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 :以小鼠肠组织为例 ,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的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 ,如样品处理、上样量、电泳参数、凝胶浓度和SDS凝胶电泳染色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优化。结果与结论 :以固相pH梯度—IPG胶条 (pH 3~ 10 )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 ,以SDS均一胶 (13% )的垂直电泳为第二向 ,成功地得到了肠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

    2003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液体悬浮培养促进蔓茎堇菜高效再生的研究

    代容春,何文锦,林荣华,朱锦懋,陈由强

    液体悬浮培养具有促进蔓茎堇菜芽分化的作用。以叶片为外植体在培养基MS +2 ,4 -D 1.5 +ZT 1.0中诱导出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MS +6 -BA 1.0 +NAA 0 .2 5中振荡培养 12d后 (转速为 90r/min) ,转入固体培养基MS +6 -BA 2 .0 +NAA 0 .5中继续培养 14d ,芽分化率可达 97.5 %。转接至生根培养基MS +NAA 2 .0 +6 -BA 0 .2 5中培养 1个月后可移栽 ,成活率在 90 %以上。

    2003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耐热芽孢杆菌高温中性蛋白酶制备工艺研究

    活泼,茆军,石玉瑚

    为使耐热芽孢杆菌 (ThermophilicBacillus)XJT95 0 3高温中性蛋白酶产业化并在生产中应用 ,对XJT95 0 3高温中性蛋白酶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可采用加热真空薄膜浓缩 ,在 4 0℃ ,- 0 .0 94~ - 0 .0 96MPa真空度下 ,经过 4 5~ 5 5min浓缩 ,可使发酵处理液浓缩 2~ 3倍 ,其酶活力仅损失 10 %左右。确定了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固体酶制剂的最优工艺条件 :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 75℃、流量 30kg·h- 1 。在此条件下 ,酶得率为 6 8%。对固体酶与液体酶保存期稳定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固体酶的保存效果远比液体酶好 ,当保存 2 10d时 ,固体酶制剂的酶活损失仅为 2~ 8%。

    200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聚乙二醇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尹亮,赵树进

    目的 :了解各种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对其稳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氰尿酰氯的修饰方法 ,用分子量为 2 0 0 0~ 2 0 0 0 0的聚乙二醇 (PEG)修饰SOD ,测定SOD的酶活残存率及对修饰后的SOD的耐热、耐酸、耐碱和抗酶解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聚乙二醇修饰后的SOD的耐热性、耐酸、耐碱以及抗酶解能力都明显增强 ,其中发现分子量 6 0 0 0的PEG修饰的SOD活性残余率较高 ,对酸、碱和酶的抗性较强。结论 :分子量为 6 0 0 0PEG修饰的SOD的稳定性较高。

    200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CO_2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张晨,刘志伟,郭勇

    为了进一步探索转基因鱼腥藻高密度培养的方法 ,在小型气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CO2 对转基因鱼腥藻 712 0培养的影响。结果发现转基因鱼腥藻培养过程中通入 5 %CO2 能促进藻细胞生长 ,12d生物量提高 7.4 4 % ,由于光照限制 ,不能大幅提高15d收获生物量 ,但生长周期能缩短近 2 0 % ;而高浓度 (10 % )的CO2 抑制转基因鱼腥藻的生长。CO2 是通过调节pH值和影响碳源利用来影响藻细胞生长的 ,合适浓度的CO2 有利于转基因鱼腥藻的培养。

    2003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发酵工艺研究

    高雪涛,段志强,高晶

    通过对大肠杆菌 (E .coli)表达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工程菌DH5α的发酵工艺的研究 ,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目标蛋白表达条件如 :发酵培养基配方、pH值、诱导时间、分批补加营养物质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的条件发酵后 ,工程菌得率达 30g L以上 ;目标蛋白表达量为 30 %以上。

    2003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bFGF活性稳定性的研究

    冯秀萍,田清影,曲红艳,杨倩

    目的 :研究bFGF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方法 :通过在不同稳定剂中 ,改变bFGF与肝素钠结合的比例 ,经MTT法检测bFGF生物活性。结果 :以甘露醇、甘油和人血白蛋白作稳定剂时 ,bF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 3∶1;以海藻糖作稳定剂时 ,bF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 1∶1;以右旋糖苷作稳定剂时 ,bF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 2∶1。以右旋糖苷作稳定剂最好 ,以甘露醇、甘油和人血白蛋白作稳定剂较好 ,以海藻糖作稳定剂稍差。结论 :配方中有肝素钠存在可明显提高bFGF的生物活性。

    2003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复性研究

    段志强,高雪涛

    通过小试研究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复性条件 ,如 :氧化剂和还原剂比例、操作方法、时间和蛋白浓度 ,进行了优化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后的复性方法复性液中rhG -CSF的效价可达到 1.8× 10 7U ml以上 ,比活性达到 0 .9× 10 8 mg以上。

    2003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一款方便实用的分子生物学软件E-Kit for Plasmid

    王清祺,孙砚,刘曼西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 30 0 74 ;2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 30 0 70 )摘要 :以目前国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使用最多的质粒分子生物学常规操作为对象 ,利用VisualBASIC语言和Access数据库 ,开发了一款在PC下运行的简单实用的生物学软件———E -KitforPlasmid。该软件能够轻松完成质粒操作中常见的序列分析、序列作图、虚拟酶切和克隆等功能。

    2003年04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微测序技术分析人类单核苷酸多态性

    苏畅,刘敬忠

    2003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DNA芯片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张祖新,张方东,郑用琏

    DNA芯片技术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高通量方法之一。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 ,DNA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鉴别和功能分析、植物抗性机理、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等的研究 ,同时在诸如植物病原菌转基因产品检测等应用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0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综述

    刘文献

    较全面介绍了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如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YAC载体法、核移植法等 ,并对研究中出现的制作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不理想、对宿主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作了探讨。

    2003年04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基因沉默与生物进化

    尚玉磊,王琦,梅汝鸿,张炳欣

    基因沉默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 ,它是生物体抵御外来核酸片段入侵、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并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机制。以RNA为媒介 ,以甲基化和特定RNA降解为手段的基因沉默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 ,暗示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最后探讨了在基因沉默与生物进化关系研究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2003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AFLP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胡娜,许杨

    简要介绍了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反应流程 ,着重介绍其应用于真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003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木瓜凝乳蛋白酶研究进展

    邓静,吴华昌,蒋琳兰,赵树进

    木瓜凝乳蛋白酶是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一种特殊的蛋白酶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该文对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分类、鉴别、特性及其主要结构进行了概述。

    2003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赵良启,王晖,王海宾

    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不同层次展开的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分子微生物学正在从分析生物学迈向统一生物学的研究阶段 ,其研究成果必将对揭开生命活动的奥秘和推动第三生物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04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新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研究

    毛培宏,金湘,曾宪贤,武宝山,王军

    综述作者先后开展的离子束注入技术在经济作物育种、蔬菜育种和微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该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显示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3年0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CCAAT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熊爱生,庄静,彭日荷,李贤,范惠琴,姚泉洪

    从CCAAT结合蛋白的发现、基因克隆、进化和对基因调控等方面 ,介绍了该类蛋白的最新进展。

    2003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DGGE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柴丽红,彭谦,徐丽华,姜成林

    简要介绍了DGGE (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的基本原理 ,及其在研究微生物类群多样性、环境中微生物变化的动态监测、微生物新物种的发现、不同DNA提取方法效果的比较和功能基因多样性研究等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并对该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限进行了评价。

    2003年04期 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