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 β-1,3葡聚糖酶与糖体失活蛋白融合基因的制备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文利,范琦,高晓蓉,迟彦,安利佳

    将大豆的 β - 1,3葡聚糖酶基因与玉米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通过一个 6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链连接起来 ,形成 1个融合蛋白。其中编码区基因长 1830bp ,共编码 60 9个氨基酸和 1个终止密码子。经过使用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t4 .3和Prosis(v5.0 0 )对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理化特性、潜在信号肽断裂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 :融合蛋白较好的保持了原来的两个蛋白的各项理化特性 ,维持了两种蛋白的二级结构。将此基因克隆到质粒PBI12 1上 ,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I/GR。

    2001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DNA的提取研究

    单志萍,孟妤,姜文侯

    用氯化苄提取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DNA。用 10 0mMTris·HCl;4 0mMEDTApH9.0 ;2 %SDS作为提取液 ,使氯化苄在碱性条件下与三孢布拉霉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发生反应 ,从而达到破坏细胞壁结构 ,释放DNA的作用。实验得到的DNA污染少 ,质量高。

    2001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潘锋,杨树林,史小丽,包晓峰,孙东平

    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固态发酵后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 ,2次SephadexG - 2 0 0柱层析后可提纯8倍左右。CMC酶最适作用温度为 60℃ ,最适作用pH为 3 5,30℃~ 70℃区间酶活力较稳定 ,在pH3 0~5 0范围内 ,50℃保温 30min能保持 80 %的酶活力。CMC酶的Km、Vmax值分别为 7 69%CMCg/ml、0 33mg/ml·min

    2001年03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红豆杉细胞同步化的研究

    梅兴国,周爱文,柯铁,贺炜

    研究用低温处理使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同步化。结果 ,细胞在 4℃处理 2 4h ,恢复培养 2 4h ,其分裂指数可达 10 2 6%。

    2001年03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一株海洋细菌产碱性蛋白酶的研究

    冯静,谢慧君,马桂荣

    对 1株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Pseudomonassp .7- 11发酵产生碱性蛋白酶的条件和酶的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7- 11为好氧菌 ,具有某些嗜低温特性 ,且适宜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生长并产酶 ,该菌产生碱性蛋白酶表现出初级动力学特征 ;酪蛋白培养基适合菌株产酶 ;K+对于菌株产酶有关键作用 ;复合氨基酸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初步显示 ,7- 11产生蛋白酶受诱导及阻遏两种方向的调控。

    2001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多孔菌Polyporus W38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研究

    周长路,王宜磊

    研究了多孔菌 (Polyporus)多酚氧化酶的产酶曲线及酶作用最适条件 ;结果在该培养条件下 ,多孔菌第 12d达产酶高峰 ,峰值酶活为 52 9u/ml,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 6 0 ,最适酶解温度为 30℃ ,Mg2 +对漆酶有激活作用 ,而Ag+、Cl- 则能明显抑制漆酶活性。

    2001年03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纤维堆囊菌生长及限制因素的研究

    吴斌辉,李越中,王溱圯,胡玮,侯爱华

    纤维堆囊菌对可溶性淀粉、木聚糖、纤维素等复杂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简单碳源中只利用葡萄糖 ;KNO3、蛋白胨是较好的氮源 ,大多数氮源都能支持生长 ,表明该菌营养要求简单 ,能高效的利用自然界里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堆囊菌的盐耐受能力较低 ,盐浓度高于 1%的培养基中菌体几乎不能生长 ,Mg2 +是生长必需的元素 ,Ca2 +对生长没有明显的作用 ,但是子实体的形态发生所必需的。培养基的起始pH为 7 0时细胞生长较好 ,大于 8 0或小于 5 0不生长。纤维堆囊菌生长具有细胞密度依赖性 ,低密度的细胞不能生长。固定在滤纸上的细胞淋洗液 (纤维素酶降解产物 )对细胞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并能降低细胞生长的密度依赖性。

    2001年0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脱氧胆酸钠体系分离紫杉烷类化合物

    陈菁,柯铁,常俊丽,梅兴国

    以脱氧胆酸钠 (SDC)为手性拆分剂 ,建立了紫杉醇、10 -去乙酰基 -紫杉醇、10 -去乙酰基 - 7-表 -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巴可亭Ⅲ、10 -去乙酰基 -巴可亭Ⅲ、10 -去乙酰基 - 7-表 -巴可亭Ⅲ等 7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方法。分离条件为 :67cm× 75μm毛细管 ,分离电压 2 5kv ,温度 2 5℃ ,UV检测器 2 30nm ,气动进样 3s。缓冲液为脱氧胆酸 50mm ,Tris -HCl140mm ,MeOH2 0 % ,pH8 5。

    2001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甲醇降解菌的分离及性质研究

    宋志文,陈冠雄,马放,杨基先

    对氮肥厂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筛选得到 3株甲醇降解菌 ,可耐 10 ,0 0 0mg/L左右的甲醇浓度 ,实验得出其最佳生长条件为 :pH7~ 8、温度 30℃~ 35℃、通气 ,在适宜条件下 ,对甲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2001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几种添加物对D-核糖产量的影响

    乔建军,杜连祥

    研究了几种物质对D -核糖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 ,当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的含量为 2 5g/L ,D -核糖产量达到最高 ,为 65g/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酵母粉及山梨醇亦有利于D -核糖的积累 ,当酵母粉与山梨醇的添加量分别为 10g/L及 4 0g/L时 ,D -核糖产率分别增加 7 8%、4 7% ,而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丙二酸可抑制D -核糖的分泌 ,在 4 0m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 1ml丙二酸后 ,D -核糖的产率下降73 8%。甲醇也可抑制D -核糖的积累 ,当发酵培养基中的甲醇添加量为 16g/L时 ,D -核糖产率下降66 2 %。

    2001年0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榆叶梅天然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彭子模,吕海英,刘玉祥,马晓东

    以新疆地产榆叶梅花为实验材料 ,对榆叶梅花食用色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配比进行不同组合的对比实验研究 ;对光、热、pH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维生素和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榆叶梅花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属黄酮类色素。适用pH值范围较广 ,尤其酸性状态pH1~ 5最佳 ;蔗糖和防腐剂以及金属离子Zn2 +、Mg2 +、Ca2 +、K+、Na+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 ;耐氧化剂与还原剂性能较差 ;而Fe2 +、Fe3+、Cu2 +、Sn2 +、Pb2 +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其颜色相反发生改变。

    2001年03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植物铁结合蛋白基因研究现状

    周志钦

    2001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小麦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赵虹,李名扬,裴炎

    2001年03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概况

    张通,秦培勇,卢文玉

    阐述了产絮凝剂微生物及其筛选 ,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取和性能的研究概况 ;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应用前景。

    2001年03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利用致病毒素筛选植物抗病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赵蕾,梁元存,张天宇

    概述了国内外利用致病毒素筛选抗病突变体的历史、现状和进展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2001年03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人血基因组PCR扩增模板的制备及其保存

    余升红

    建立一种简单的人血基因组PCR反应扩增模板制备及其保存方法 ,用于α -globin基因HS4 0位点扩增。

    2001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不同固定液及保存温度、时间对小鼠组织DNA的影响

    罗晨玲,陈清

    比较 10 %甲醛、95%乙醇、Saccomanno 3种固定液及不同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对小鼠肝、肺组织DNA的影响。取材后将标本分为无固定液组、甲醛组、乙醇组和Saccomanno组 ,不同温度保存至一定时间后提取DNA进行比较。结果无固定液时 ,保存 3d后 ,室温组与低温组差别不大。甲醛固定时 ,对不同保存温度、时间、不同组织的DNA影响不同。乙醇、Saccomanno法室温放置 1个月后DNA仍保存良好。短时间室温保存对DNA影响不大。 10 %甲醛使DNA降解 ,而 95%乙醇、Saccomanno法固定则可以保护DNA的完整性。

    2001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衣康酸发酵生产后提取研究

    杨阳,陆鲁生

    由铅盐沉淀、硫酸酸解和碳酸氢铵再生这几个步骤组成的新工艺流程 ,能有效地从发酵液或结晶母液中提取衣康酸。与原来的铅盐沉淀工艺相比 ,新工艺有流程简单、投资小、操作费用低、辅料便宜易得、副产品价值高等优点。该工艺配合衣康酸的浓缩结晶法使用 ,可大幅度提高总衣康酸提取得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001年03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用假单胞菌进行三次采油的研究

    李清心,康从宝,王浩,张长铠

    从大庆油田油层水中分离得到的 1株假单胞菌P - 2 1,对其发酵液进行研究。室内实验证明 ,8%的P - 2 1发酵液与原油混合 ,在 4 5℃的条件下作用 2 4h ,对原油的降粘率达到 57 8% ,防蜡率达到80 %。而 10 %的P - 2 1发酵液可以使人工岩芯中的原油采收率提高 11 2 % ,同时使注入压力下降38 4 %。因此 ,P - 2 1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01年03期 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