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邢小黑,尹道川,虞秋成

    <正>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人工种子成

    1993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大肠杆菌中包含体的形成及其活性表达产物的分离

    隋广超,胡美浩

    <正> 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动物、植物细胞或微生物来合成动物体内某些含量较低、但又有很大药用价值的蛋白分子,如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2、尿激酶等等。 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的生产中,大肠杆菌(E.coli)是人们常用来做表达目的基因的宿主菌。由这一途径来生产这些天然含量较低的物质,具有产量高,成本低,

    1993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食品级液体浓缩糖化酶制剂的研究

    孙波,刘复军,张智,郝芳兰,沈瑞萼,李树荆,白坤,孙万学

    每毫升1万单位的黑曲霉UV—11糖化酶液体曲,经粗滤后,再经硅藻土处理,过滤液清晰透明,5倍超滤浓缩,添加稳定剂和防腐剂,在室温下保温半年,该产品酶存活率在90%以上。制剂质量达到食用级标准。

    1993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根瘤菌属几种同工酶的研究

    丁彦怀,石勇民,马麟祥

    本文对根瘤菌属12株不同根瘤菌的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均呈阴性。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在快生型和慢生型根瘤菌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在YMA培养基上,快生型根瘤菌仅有1—2条,迁移率在0.71—0.98之间变化;而慢生型根瘤菌却有4—6条酶带,迁移率在0.15—0.98之间变化,同一菌株在不同碳源上酯酶同工酶酶带数也发生显著变化。

    1993年02期 15-1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菊花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唐巍

    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菊花离体快速繁殖试验。以幼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生长素的培寿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后进行分化培养。结果表明,2.OppmNAA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0.5ppmBA上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用不同浓度NAA与BA的组合进行分化试验,其方差分析结果说明0.1ppmNAA+0.5ppmBA是分化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无根苗在MS无激素培寿基上诱导生根,28天后移栽成活率达到85%。

    1993年0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白兰瓜结瘤的初步研究

    康玉庆,张存金,王洪隆

    恒定的磁场、2.4—D及豆科植物分泌物对非豆科植物结瘤均有诱导作用,本文通过利用磁场、田菁分泌物及2.4—D对白兰瓜进行处理表明:这些因素联合作用结瘤效果更佳,优化联合作用条件是诱导非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发展方向。

    1993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麦秸分解及其对土壤氮素有效转化的影响动态

    徐凤花,汤树德,隋文志,英瑞竹

    模拟密山地区白浆土麦秸伏季还田后经三个月的变温培养分解,CO_2总释放量占麦秸有机碳量的25—34%,氮和磷肥能显著促进其分解。三个月中,麦秸固定土壤无机氮可达8.41—12.91mg/100g土,为施入麦秸原重量的0.56—0.86%;与此同时,伴随着土壤6NHCl水解氮的增加(13.3—29.1mg/100g土)。在三个月中,虽然未观察到固定氮的净矿化现象,但固定总量将逐渐下降,故土壤无机氮含量逐渐回升,如果在最适分解条件下经三个月分解的玉米秸,所释放的无机氮可达36—41mg/100g土,占施入氮量的70.6—82.0%。

    1993年02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杀菌剂抗性的研究

    窦新田,李晓鸣,李新民,李焕杰,翟伟光

    通过不同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抗性的研究证明:不同大豆根瘤菌自身固有的对福美双的抗性不同,一般可耐50~100μg/ml浓度的福美双。种子拌0.3%福美双同时拌根瘤菌会使种子上的根瘤菌数降低。本文探讨了利用自发突变选育双抗菌种的可能性。试验还证明:对福美双抗性低的菌种产生自发突变抗福美双的机率要多。

    1993年02期 33-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

    李连臣,李波,郑云芳,张立新,冯明,孙英魁,于景江,刘相彬,唐秀泉

    本文用自行研制的883L型增菌培养基对51例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作L型培养,结果检出L型细菌27例,占52.9%,经返祖和药物敏感性测定,证明本组L型细菌特性与其他来源的L型细菌基本相符,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机制可能与细菌L型的感染相关。

    1993年02期 36-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70株淋球菌的质粒及对青霉素敏感性的检测

    马佳毓,韩淑兰,郭晓奎,赵日辉,李绍贤,李志文,相佳林,萡潜,韩庆芳,王新春,赵玺华

    本文检测的70株淋球菌含三种质粒,质粒总检出率为95.7%(67株)。均含2.6Md者有67株,占94.29%,可能是隐蔽质粒。含3.2Md及23.1Md者20株均对青霉素耐药,故含此两种质粒的淋球菌有可能成为哈市耐青霉素的流行株。提取2.6Md质粒有希望制备诊断的探针。

    1993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绿脓杆菌脂多糖疫苗免疫效应的研究

    陈清馥,杨学海,柴志振

    应用绿脓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疫苗免疫家兔,可剌激家兔产生体液抗体;增强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免疫剂量对免疫抗体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免疫时间对抗体水平也起着重要作用,免疫时间不同,免疫剂量相同,抗体滴度相差悬殊。

    1993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COA实验快速鉴定淋病双球菌的研究

    王雪娟,马建平,于风奎

    <正> 近几年随着国际交往机会增多,在我国性病流行不断增加,其中淋病占80%以上,因此及时准确进行淋病球菌的病原学诊断对淋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鉴定方法大多数单位仍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或直接涂片染色的形态学作为病原菌主要依据,影响了淋病的准确诊断率。我们采用COA实验快速鉴定淋病双球菌经考核验证此方法敏感,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1993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下载本期数据